盤活閒置資源發展鄉村產業

走進重慶市城口縣雞鳴鄉金巖村冷水魚養殖基地,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往魚池裡投放魚苗。“依託雞鳴鄉豐富的水資源優勢,公司通過盤活閒置土地發展冷水魚養殖,現已建成40個魚池,帶動30多名村民務工增收,預計今年可產商品魚25萬斤,產值超過500萬元。”城口縣雪寶冷江漁業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負責人譚顯永說。

城口縣地處大巴山腹地。近年來,當地立足資源優勢,盤活利用荒山荒地、低效土地、閒置農房等資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鄉村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積極構建具有山區特色的鄉村富民產業體系。

城口縣北屏鎮松柏村木漆資源豐富、漆文化歷史悠久。33歲的陳俊帆利用村裡的閒置民房打造了300多平方米的巴源問山鄉村研學基地,開設大木漆文化普及、漆藝手工製作等10多種課程。“去年以來,研學基地累計接待研學團隊50多批次,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陳俊帆說。

松柏村黨支部書記瞿繼貴告訴記者,依託獨特的漆文化資源,村裡引進經營主體,陸續盤活閒置民居16棟,建成了大木漆文化展示中心、漆藝工作室等多個項目,彙集自然教育、生態研學、美食體驗、休閒康養等業態,農文旅綜合收入超500萬元。

閒置養老院變身“寫生驛站”、廢棄糧倉翻新爲美術館……城口縣咸宜鎮引進經營主體,打造了西南國際寫生基地、鄉村美術館等藝術空間,走上“寫生研學促文旅”的鄉村發展新路。“自去年9月份開園,寫生基地已接待遊客6100餘人次,綜合收入50多萬元。”咸宜鎮雙豐村黨支部書記李華珍說,村裡還將臘肉、核桃、茶葉等優質農產品包裝成研學伴手禮,進一步助農增收。

咸宜鎮還採取收儲閒置宅基地、流轉優質土地等方式,推出300多畝的“我在咸宜有塊地”共享田園項目。咸宜鎮黨委書記謝希德說,通過“線上認購、線下委託村民種植”,該鎮形成了盤活閒置土地、產出生態農產品、帶動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目前,該鎮的共享田園項目已發展130多名“雲農場主”,帶動20多戶村民增收。

城口縣農業農村委主任高軍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將低效存量轉化爲優質增量、閒置資產轉化爲創新資產,充分釋放鄉村各類資源潛能,讓村集體“家底”更厚、村民腰包更鼓。(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