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說我一懷孕就偷懶」 她任職晶圓廠出血還工作到深夜

▲陽明交通大學教授林志潔與先生搬到新竹20年,經歷許多竹科爸媽共同的困境。

圖文/鏡週刊

「我認識的竹科媽媽們其實都很勤懇生活,我沒看過傳說中的貴婦羣組,倒是看到很多二手物交換和買賣羣組。如果竹科都是貴婦,爲什麼還有那麼多媽媽二手羣組?」陽明交大教授林志潔(51歲)是雲林人,她與先生是陽明交大的同事,2人都因工作成爲新竹移民,見證竹北建設與房價發展,「我2005年就來到新竹,在這裡,從一個小姐變成一個媽媽,在竹科的20年,幾乎就是我的成長史。」

林志潔觀察,1980年代進竹科工作的竹科人多擁有科技業股票、高額分紅,且當時新竹房價較低,如今房價飆漲,「大家就算現在有賺錢,也都傾向把錢花在孩子身上。」

「一旦妳有了孩子,就需要考慮最辛苦的托育問題。當托育、長照人力缺乏,又沒有家族系統性支援,一個核心家庭裡,最先離開職場的人,往往是媽媽。」林志潔觀察:「很多優秀女性來新竹,生育後都遇到關卡。若妳是業務或人資,暫時離開職場,還有可能回去任職;但若原先做RD(研發工程師),妳如果3年前請育嬰留停,等妳孩子上幼幼班,AI都出來了,要跟上最新技術,可能就有困難。我也認識優秀女性公務員,原先在中央層級任主管職,在新竹只能到縣市政府上班,除非她願意降職等,否則就會離開職場。」

流產已變慣性 爲了生育辭職

爲了育兒辭掉天菜工作、猶豫「暫時轉職成全職媽媽」的竹科媽媽,不止艾俐與Cally。據國科會統計,截至2025年2月,新竹科學園區(竹科)的從業人員總數爲17萬8,663人;竹科女性員工比例逐年下降,至2019年已降至不到4成,創9年新低;截至2024年12月,竹科從業人員男女比爲61.38%比38.62%。

筱彤(化名,年齡不透露)任職全球前五大晶圓廠,家有二寶,先生亦任職全球前五大IC設計廠。她晚婚,隨先生定居新竹,曾在孕期失去孩子。「剛到新公司,我又懷孕了,我已經超過40歲,很怕被貼標籤、怕同事說我剛來不久就要生小孩。懷孕初期,我一直出血,爲了不讓公司覺得我懷孕就偷懶,我每天工作到晚上11點。我很認真,假日都在工作。」

「先生說我可以不用那麼辛苦,可以找輕鬆一點的工作,或在家休息。可是,我從小就很認真唸書,剛出社會時,在臺北也很拚。到了新竹,好不容易拚到這份工作,我想要有發揮空間。」孩子出生當天,她發訊息給直屬主管,告知順利分娩,對方已讀不回。育嬰留停期間,她心中懸吊疑惑,那個「已讀」是什麼意思?復職第一天,公司人資就來通知:她被調到其他部門。

筱彤身心嚴重透支,情商媽媽從外縣市搬到新竹,協助育兒。咬牙暫不辭職,除了自我實現,還有經濟考量,「如果大家體驗過新竹的房價、物價,就會知道雙薪家庭還是比較保險……我希望,趁我還能工作,就繼續做。」

更多鏡週刊報導【鏡相人間】辭掉天菜工作 護國羣山後的竹科媽媽們【竹科媽媽心內話4】無塵室裡憋尿憋出腎臟炎 女工程師曾多次流產:「辭職是因爲我生不出小孩」【竹科媽媽心內話5】被提醒「小孩如果考96分就可能是全班最後一名」 她登出新竹成爲「前竹科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