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樓爬不動,取快遞要走10多分鐘”,杭州78歲阿姨求助:爲什麼現在快遞不送上門?加點費用也可以……
姚大媽打進85100000熱線:我住在拱墅區永豐巷1號4樓,我78歲了,現在很多快遞不送貨上門,直接放到驛站,很多老年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天天看都市快報,所以打電話問一問,現在快遞爲什麼不送上門?加點費用也可以……
下樓取快遞要走10多分鐘
永豐巷小區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姚大媽和老伴住了30多年。
門口放了一箱餅乾,姚大媽說是電視購物買的,因爲貨到付款,快遞小哥會送到門口,然後收錢。姚大媽還拿出之前從電視購物花1600元買的葉黃素藍莓,“電視上說對眼睛好,去年買的,現在還在吃”。記者看了下,產品包裝上寫有“保健”“維生素E”等字樣。
姚大媽兒子購買的香氛洗衣液
姚大媽說,她和老伴年紀大了,爬樓走路吃力,下樓不多,不太買菜,有時去附近世紀聯華超市買點饅頭,“早飯午飯我們只吃一頓,晚飯讓鄰居幫我們燒,礦泉水是農夫山泉送到門口”。
網上買的主要是生活日用品,都是兒子手機下單。兒子住在文一路,收貨地址填到永豐巷家裡,有的快遞小哥會送到門口,大多數會放到孩兒巷的快遞驛站,要自己下樓走過去拿。上個月兒子幫她在網上買了衣服,“後來我也去拿了,還好是衣服,不算很重”。
“兒子說改一下郵寄地址,改成他住的地方,週末來看我們順便送過來。”姚大媽家裡現在用的餐巾紙、洗衣液等生活用品,都是快遞送到兒子住處,兒子週末開車送過來的。
“兒子週末還要專門跑一趟,我們小區停車不容易,要停到娃哈哈大廈停車場,停車要收費,還要從車上搬到家裡來,兒子也吃力的……”
“年紀大爬樓爬不動,還要走10多分鐘路去拿快遞,身體吃不消。有時候送快遞的年輕人也會送上來,但總是麻煩他們也不太合適,還是希望快遞公司能考慮老年人需求,統一送上門。天氣熱,他們也辛苦,多付費也不打緊……”
姚大媽所在的小區
快遞小哥:沒有明確要求的一般會放到驛站
永豐巷小區靠近中山北路有豐巢櫃,很多快遞員來這邊存放快遞,一位順豐快遞小哥說,他們的快遞基本都直接送上門。
一位取快遞的居民說,他知道順豐和京東直接送到家,其他快遞會存到這個豐巢櫃,或者放到孩兒巷的驛站。“這些年我自己的快遞,要麼送到家裡,要麼放到豐巢櫃,要麼去孩兒巷的驛站取。只要你跟快遞員說具體放在哪裡,基本都會放好的。”
圓通快遞童師傅負責這一片兩年多了,他說一般普通快遞,會放在孩兒巷那邊的快遞網點。
小區裡的快遞櫃
“以前我們把沒有特別說明的普通快遞放在豐巢櫃,經常有人忘了取,有的老人取快遞不知道怎麼操作,然後就有投訴,每個投訴要扣100塊錢,後來我們就把沒有特別要求的快遞,暫時都放在孩兒巷驛站,那邊不收超時費。
“只要客戶打電話給我們,都會按照他們要求,要送上門的會送上門,放豐巢櫃的放豐巢櫃,沒辦法,我們是服務行業,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只能儘量去滿足。”
記者在姚大媽家樓下搜索了一下,最近的圓通媽媽快遞驛站在永豐巷9號樓,距離311米。小區裡停的車多,道路較窄,路面不太平坦,出小區要過馬路,路上來往車輛行人多,記者走到快遞驛站花了5分鐘。姚大媽說她出門下樓去拿一趟快遞,路上要10多分鐘。
快遞驛站負責人:只要老人提需求,我們肯定送上門
這個快遞點雖然是圓通,但記者在快遞櫃上看到申通、中通等其他公司快遞件。
圓通媽媽快遞驛站負責人告訴記者,快遞點就是給周邊居民提供送貨服務的,每天取件發貨幾千件,周邊鄰居大多都熟悉。“做服務業,說到底就是拼服務和質量,還有人情。快遞點競爭也激烈,能開得下去的,首先就是服務要到位,大家相信你才選擇你。
小區附近的快遞驛站
“竹竿巷周邊幾個小區都由我這邊派送,快遞櫃上的貨件,主要是年輕人白天上班,不便收件,先寄存在這裡。針對老年人的服務,我們站點專門僱了一個小哥,他每天就是上上下下給老人送貨、取件。”
這位負責人說,購物時只要標註留言“老人”“送貨上門”,這樣的快件就不會入庫放貨架,有專門的快遞員派送。“如果忘了備註,給驛站打個電話,我們也會安排,不會另外收費。有的老人來站點取件,我也會和他(她)說,您家在哪裡,下次我給您送上門。如果老人健康,沒這方面需求,我們也尊重他們的選擇。畢竟年齡大的人,走路不方便,爲了取快遞摔一跤,太不合適。”
圓通媽媽快遞驛站負責人留下了姚大媽的聯繫方式和家庭住址,現場打電話告訴她,以後兒子網上買東西,可以備註一下,“我們包管送貨上門,我們小哥每天派送100多件,不差你們家一件的,不用另外付費”。
姚阿姨聽後很高興,連說“好的好的”“謝謝謝謝”。
竹竿巷社區網格長厲劍告訴記者,竹竿巷社區離西湖近,周邊醫院多,生活方便適合養老,但老齡化問題也突出,60歲以上老人超過2000人,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80歲以上老人550多人。“服務好老人,是社區的重點工作。”
社區旁邊就是老年食堂,80歲、90歲以上老人吃飯有折扣,行動不方便的,食堂提供送餐上門。另外,社區成立了一支服務老人的志願服務隊,每人結對8到10個老人,一般一週上門一次,行動不便、子女不在身邊、身體健康狀況差一點的老人,每天都要登門拜訪一次,給他們帶點菜,扔個垃圾,取個快遞,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這都是常態化的服務。
“如果其他老人,也遇到像姚阿姨這樣的問題,可以隨時找我們。”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董呂平 劉抗
編輯 肖旭
審覈 張倩 王晨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