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也春運,不停休“卷”出了什麼?
(原標題:快遞也春運,不停休“卷”出了什麼?)
眼下,春運接近尾聲,春節期間的“快遞之戰”也落下帷幕。
不停休,成爲今年很多快遞企業的關鍵詞。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全國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超19億件。其中,攬收快遞包裹11.45億件,與去年農曆同期相比增長31%,投遞快遞包裹7.82億件,與去年農曆同期相比增長26.7%。
從選擇性營業,到大部分快遞不停休,人們春節期間網購越來越便捷,各大快遞公司也“卷”出了新高度,從業務到模式,轉型變革由此拉開。
中通快遞網點自動化分揀線在春節期間持續運行 受訪者供圖
快遞打響“春運”之戰
這個春節,家住杭州市拱墅區文暉街道的孫好好明顯感受到,快遞的速度變快了。大年三十,她1月31日下單的一瓶化妝品,當天從安徽合肥寄出,1日晚顯示“快件已到達杭州轉運中心”,2日就已由中通快遞,送到杭州的家中。
“春節期間購物,以往路上的時間至少一週。今年沒想到這麼快就收到了。”與平常相差無幾的速度,讓她不禁感嘆:不停休的快遞,真是太“卷”了。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和商貿服務業的疊新,春節對於快遞的依賴度逐年增高。足不出戶購買智利的車釐子、澳大利亞的龍蝦、新西蘭的奇異果等,進一步培養了消費者在春節期間網購的習慣。對於快遞企業來說,牛羊肉、海鮮、水果,這些生鮮產品的運輸需求也在增加。
“通過四、五年常態化快遞春運服務,我們已經有了成熟的春運應對方案,在成本、時效、服務上有了更大的進步。”中通快遞杭州文暉網點負責人說。
儘管春節假期期間,單個站點的業務量較平時有所萎縮。不過,由於不少快遞員選擇返鄉,春節往往也是快遞用工最緊張的時候。快遞網絡能否順暢運轉,考驗着網點老闆的人員調節能力。
“最大的挑戰還是人。”圓通速遞杭州臨平區運河街道和東湖街道區域網點負責人陳飛告訴記者,爲了應對年貨節及春節期間的寄遞需求,春節的一個多月前,網點就開始提前籌備人員。1月以來,網點已比平時增加了近10名臨時工,包括分揀、攬收、快遞員、客服等工種。
“我們通過增加派送費,達到日常三倍,增加年後調休等方式,激勵留崗。”陳飛告訴記者,今年整個春節期間,網點快遞員留崗約2、30人,約爲平時人數的30%左右。
京東物流春節送貨覆蓋全國 受訪者供圖
不僅在前端,各大快遞公司節前發佈的通告中,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卷”——
順豐通過89架全貨機、超1.5萬臺車輛、以及10萬個村級驛站合作點,保障消費者在春節前或春節期間,享受到全流向高時效產品服務;京東物流,多地消費者即使是在大年初一,也可以正常下單收貨。無論是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還是黑龍江漠河、新疆喀什、海南陵水縣等地區,快遞小哥將依然上門送貨、攬收……
提升運力、拓展服務範圍、優化快遞時效……這個春節,快遞公司亮出了“十八般武藝”。
包裹背後的供給側改革
2月1日一大早,義烏市郵政分公司四海片區營攬員陳地久又開始工作了。打開APP,訂單不約而同彈了出來。這些快遞,來自義烏電商園區內春節不打烊的企業。按照提前規定好的路線,不到1小時,所有快遞都被攬件成功。
做了十多年快遞員工作,過去陳地久還不敢想象春節期間快遞的工作能夠提前安排。
陳地久上門收取快件 受訪者供圖
曾經,大多數的快遞公司都存在一個問題:缺少統一的規劃和調度。一位快遞員回憶,一早,他跑完一個小區取快件,結果沒過多久,站點通知他又有一個快件要送到同一個小區。
這也是快遞1.0時代的典型做法。客戶臨時下單,快遞員忙於接單,一天下來經常往返於同樣的路線。配送效率低不說,還浪費人力和物力。
這一現象早已改變。“我們在1月初就開始統計哪些客戶需要春節攬收,配多少人和車輛。”陳地久說。春節期間,義烏全市26個電商園區內,仍有89家重點電商企業不打烊。
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快遞公司也不得不紛紛下場應戰。可以說,春節期間能不能做好保供應,不僅是對社會,對行業的一份責任,更是立足市場的一種必然要求。
除了早期的順豐速運、京東物流等快遞公司外,菜鳥、天天、韻達等公司也紛紛加入這場“戰役”。
然而隨着快遞量的暴增,僅僅依靠人力顯然無法滿足需求。想要滿足快遞的時效,需要統籌協調運作、人員、區域等各個方面。
因此,企業面臨着轉型升級——背後不僅是“人肉戰”,更是整個系統的優化升級。其中,倉配一體化發展,也是基於供給側改革的一種優化方案。
爲了保障義烏快遞的正常攬收和派送,義烏市郵政分公司各片區提前摸排了客戶離開義烏、回到義烏的時間以及春節發貨量等情況。
客戶謝先生的電商平臺,因春節促銷活動訂單量暴增。然而倉庫場地有限,電梯運能又小,使得發貨效率很低。於是,陳地久聯繫郵政倉配團隊,提前儲備人員、倉儲、快遞等資源,並通過“快進快出聯合營銷”模式,提前將謝先生的商品運輸到離消費者更近的郵政倉庫中。
待消費者下單,郵政工作人員就同步打包、裝車、發貨。這一做法,加快了發件速度,也有效提高了倉庫運營質量與效率。
作爲最早開始推出“春節也送貨”服務的快遞物流公司,京東物流也不斷調整。京東物流浙江省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基於遍佈各地的倉儲基地,京東根據過往春節期間的銷售數據和市場預測,提前在各個倉庫儲備充足的商品,確保熱門商品有足夠的庫存,減少因缺貨導致的訂單延誤。
曾經效率較低的無序運作已轉型爲有條不紊的系統規劃。快遞企業,正不斷適應市場需求。
比的究竟是什麼?
看得見的速度背後,是看得不見的技術在保障。
時間進入2025年,全國快遞業務處於高位運行狀態,日均業務量超5.5億件。特別是1月14日春運啓動後,年貨寄遞需求攀升,推動快遞業務量持續走高。
當春節成爲檢驗快遞物流能力的“壓力測試場”,快遞行業的競爭維度已發生根本轉變——從比拼“誰不休”,到較量“誰更聰明”。
圓通總部指調中心 受訪者供圖
通過圓通一位工作人員的手機,記者看到了變化背後的秘訣。“駕駛艙”APP裡,實時更新着全國包裹流量、服務質量等數據,基於圓通研發的“金剛”系統,APP實時集成600多類快遞核心業務數據,收派、分揀、運輸、客服……對快遞全流程的管理,都能做到“一機在手,盡在掌握”。
隨着快遞行業競爭愈加激烈,一些快遞公司不得不降低價格來吸引客戶。據一位商戶透露,一些小件商品的快遞單價甚至已經低至1元以下。
有人會問,當行業越來越“卷”,公司會做虧本的買賣嗎?
實際上,快遞單價持續降低,得益於快遞企業的基礎設施能力建設: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分揀設備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新興技術的投入,也進一步降低了快遞的轉運成本。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
中通快遞無人車 受訪者供圖
透過這個春節假期,我們從快遞的轉型中,看到一個正在逐漸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
中通快遞杭州瓶窯網點,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投入使用了 34 輛無人車,服務周邊 45 家快遞驛站。
網點負責人孔愛華算了一筆賬。傳統快遞短駁如用廂式貨車運輸,成本包括燃油費以及僱傭司機的費用。如今用上無人車,一個技術員可以操作 7-9 輛車子,單票成本至少降低 30%以上。“假期裡最多一天派件量在 2 萬票件左右,同比去年農曆上漲了 15% 以上。”
在圓通速遞的部分集運中心,則應用高速自動化分揀設備及“智慧供包”系統,並嘗試“無人中心”試點,提高作業準確度與效率。在節日期間或臨時高峰期,這種自動化能力同樣可以有效緩解人手不足、誤操作率高等問題。
2024年,交通運輸部等13部門印發的《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實施郵政快遞老舊設備替代行動,支持老舊分揀設備更新。
抓住這一輪發展機遇,各家快遞公司正在加快更新分揀和安檢設備,提升新能源車應用比例,降低物流成本。
從人力調配到技術革新,從模式升級到服務優化,快遞公司正迎來全方位蛻變。未來,隨着快遞行業持續深化改革、加大創新投入,人們的生活將帶來更多便捷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