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頻頻“出圈”傳遞了什麼信號?雷軍採訪花絮逐“出圈”
從民營企業座談會,到今年兩會,企業家頻頻出圈。
“我真的不能接受採訪了,又掛了三條熱搜。”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兩會期間遇到媒體時這樣笑談道。
雷軍是今年首場代表通道上的首位代表,回顧了15年創業史,展望小米集團未來的發展規劃。不少網友調侃雷軍,像極了一個“三好學生”。
今年兩會期間同樣成爲“頂流”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因爲與雷軍在採訪期間和候場的花絮,以及後續系列坦誠迴應,逐步“出圈”。
對於自己忽然成爲“網紅”,周雲傑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個人都要適應網絡的時代,與用戶多交互體驗,很多問題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來解決。
在一段媒體拍攝的採訪畫面中,面對媒體的採訪需求,周雲傑毫不猶豫報出了自己的手機號碼,盡顯坦誠。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記者採訪了近20位企業家代表委員。他們來自互聯網、民航、醫藥、電子、農牧、影視等不同行業領域,他們關注企業自身和所在行業的健康成長,也關心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等深遠影響,他們還爲提振消費、優化營商環境等積極建言。
“在市場經濟中,資源的配置效率和技術創新能力是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企業家不僅可以推動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也是創新的驅動者。”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鍾輝勇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個意義上,企業家出圈不僅是企業家個人成就的體現,同時也體現了公衆對企業家所在企業和所處行業發展的期待。
企業家頻現C位
今年以來,民營企業、企業家頻頻成爲焦點。
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座談會上,6位民營企業負責人代表先後發言,就新形勢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徵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爲,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在地方,企業家更是頻現C位。
2月22日,河南省委書記劉寧、省長王凱到許昌市調研並與企業家座談。胖東來董事長於東來坐在省委書記、省長中間,這場不設座籤、穿插就座的會議迅速刷屏。
此後雲南省召開的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開放招商大會,不設主席臺,前三排的41個座位中,29個留給了企業家,知名企業家鍾睒睒坐在了“C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釋放出的信號十分明確。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創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西方經濟學研究室主任詹宇波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國有企業無疑發揮着中流砥柱的關鍵作用,以強大實力提振國民發展信心。與此同時,產業生態的培育也離不開民營企業的廣泛參與。民營經濟憑藉自身嗅覺敏銳、市場反應迅速、創新程度高等顯著優勢,已然成爲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詹宇波特別提到了民營經濟在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備受矚目的“杭州六小龍”便是典型代表。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今年的全國兩會,進一步推高“AI+”的熱度,在科技圈,企業家代表紛紛建議“AI+”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CEO周源向澎湃新聞記者展望行業未來時提及,要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賦能產業升級。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就像電動機需要裝進汽車才能創造價值,AI必須深入千行百業。
“對國家而言,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的‘勝負手’,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對企業而言,科技創新是基業長青的‘生命線’,是突破競爭壁壘的關鍵。”周雲傑認爲,未來5到10年,大模型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將推動產業向更智能、高效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無論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都離不開科技創新。”雷軍表示,將繼續堅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走高端化發展的道路,加大培育新質生產力,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各個終端上,讓廣大的消費者能夠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長遠信心”
民營經濟發展離不開制度的保駕護航。
在3月4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大會發言人婁勤儉表示,去年1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上個月又進行了再次審議,一審後,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佈,徵求社會公衆意見。
鍾輝勇表示,企業家“出圈”現象,體現了社會對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認可和期待。要讓這種信心持續下去並進一步釋放潛力,制度支持尤爲關鍵。完善的法律制度、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激發創新的良好生態等,都能爲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兩會上,多位企業家代表、委員也對此充滿期待。
“良好的法治環境與輿論氛圍,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基石,能爲企業注入長遠發展的信心。”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在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方面,呼籲加大普法宣傳,提升幹部羣衆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及發展民營經濟重要性的認識,營造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法律和輿論環境。
王煜建議,借鑑浙江、上海等地引入社會監督的做法,將政策措施實際效果的評判權交給企業和羣衆,通過信息公開促使政府部門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政策執行精準度,破除政策障礙,清理隱性壁壘,爲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大膽創新。
“挑戰不小,機遇更大。”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現在民營企業壓力大挑戰多,但現在國家的制度優勢、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都是“時代紅利”,關鍵還在於企業自身抓不抓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