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豬肉行業坐不住了!歐盟:正研究中方反傾銷裁決

歐洲豬肉行業坐不住了!歐盟:正研究中方反傾銷裁決。(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國商務部9月5日發佈公告,初步裁定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在中國存在傾銷,決定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據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披露,歐盟有關公司面臨的稅率將介於15.6%-62.4%。據觀察者網引述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等外媒分析,中國的反傾銷措施將進一步打擊本就陷入困境的歐盟養殖戶。歐盟方面5日表示,正研究中方的反傾銷裁決。

去年6月17日,中國商務部宣佈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今年6月,商務部決定將本案的調查期限延長至2025年12月16日。《金融時報》稱,中方5日的聲明終結了任何有關中國可能進一步推遲徵收相關關稅的希望。

根據中國商務部9月5日發佈的初裁公告,裁定歐盟公司的傾銷幅度爲15.6%-62.4%。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歐盟相關產品的傾銷行爲、對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以及二者之間的因果關係成立,決定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據報導,配合調查的公司,包括西班牙、丹麥、荷蘭的幾家公司,將適用15.6%-32.7%不等的稅率,而未配合中方調查的其他歐盟公司將適用62.4%的稅率。

彭博社稱,眼下歐盟生豬養殖戶正努力應對需求放緩和疫情爆發帶來的影響,高額關稅將給他們帶來進一步打擊。

歐盟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豬肉生產地,也是豬肉及豬肉製品的最大出口方。《金融時報》指出,中方宣佈對歐盟豬肉採取反傾銷措施之際,歐盟的養殖戶正面臨成本上漲、價格下跌以及出口減少的壓力。

報導稱,歐盟豬肉出口減少主要是由於中國大陸和香港豬肉進口量的下降。隨着中國大陸生豬存欄量不斷增長,2024年中國大陸及香港購買了118萬噸歐盟豬肉產品,遠低於2020年的360萬噸。儘管如此,中國仍是歐盟豬肉的最大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從歐盟進口的豬肉產品中,包括豬耳朵、豬鼻子和豬腳等在歐洲不受青睞的部位。分析人士說,向中國出口這些部位有助於提高整豬的價值,爲歐洲提供了一個「寶貴且重要」的市場,因此終止這些訂單將導致歐洲豬肉行業出現巨大業務損失。

歐盟農業遊說團體Copa-Cogeca豬肉工作組負責人安東尼奧·塔瓦雷斯(Antonio Tavares)表示,中方的反傾銷措施將對歐盟業界造成「嚴重損害」。

「這對我們來說是個令人擔憂的消息。我們擔心這會對歐洲市場的價格造成影響。」法國豬肉行業協會INAPORC理事長安妮·理查德(Anne Richard)說。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當地時間5日說,歐盟正在研究中國對歐盟豬肉進口徵收臨時關稅的決定。他同時表示,歐盟近期的貿易協議,包括和墨西哥達成的一項協議,正在爲歐盟豬肉生產商增加市場準入機會。

歐洲豬肉出口中國受阻之際,歐洲農民還面臨着來自美國農產品的壓力。根據歐盟上個月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歐盟承諾爲美國海產品和農產品提供優惠市場準入。

不過路透分析稱,中方目前公佈的只是初裁結果,理論上在今年12月調查期限截止前仍有變數。報導提及,中國在徵收關稅後延長調查也有先例,比如對加拿大油菜籽的調查。

總部位於北京的政策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農業分析師羅傑斯·佩伊(Rogers Pay)認爲,距離年底只剩幾個月,雙方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的可能性「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