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港口订减碳政策 我国年底跟进新能源安全检验规范
▲交通部航港局今举办「2025年前瞻航运论坛」。(图/记者周湘芸摄)
记者周湘芸/台北报导
交通部航港局今举办「2025年前瞻航运论坛」聚焦净零永续。交通部常务次长林国显会中表示,盼年底前针对港口、轮船使用新能源需求设计标准化作业程序,并纳入安全检验规范,与国际接轨。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去年1月开始收取碳税,盼降低各行业碳排放。国际海事组织(IMO)上月原要在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特别会议通过中期减排措施,但受到产油国家反对,将延至明年10月通过。
林国显今出席「2025年前瞻航运论坛」表示,由于海运难以全面电动化,因此要逐步导入新能源及燃油、购买碳权。欧洲已有相关政策,若进出港口船只无法达标,需付出一定成本,因此已请我国航港局、台湾港务公司、验船中心,年底前将欧洲新能源产制、设置及标准化作业程序,纳入港口及轮船安全检验规范。
▲航港局长叶协隆。(图/记者周湘芸摄)
航港局长叶协隆则指出,海运收取碳费已是趋势,国籍各大航商也积极因应,阳明、长荣、万海购置的双燃料船目前已达90多艘,约占整体3分之1。
叶协隆表示,航港局、港务公司、验船中心已着手研议,将加注替代燃料的国际标准导入国内法制化。而中油也已产制「海运B24生质燃油」于基隆港试行;航港局则已成立替代燃料供应平台,希望国内商港能尽快供应替代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