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重金結盟超微遭遇難題!蘇姿豐認了「要先搞定這件事」
OpenAI與超微6日敲定重磅協議,計劃未來數年部署總算力達6吉瓦的超微AI晶片。但龐大的運算規模也引發外界對電力需求暴增、可能造成缺電的疑慮。圖左爲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右爲超微執行長蘇姿豐。法新社
ChatGPT開發商OpenAI與美國晶片大廠超微6日敲定重磅協議,計劃未來數年部署總算力達6吉瓦的超微AI晶片。但龐大的運算規模也引發外界對電力需求暴增、可能造成缺電的疑慮。AMD執行長蘇姿豐對此表示,晶片部署時程將取決於OpenAI與超微「何時能取得足夠電力」,並強調一旦條件允許,雙方將立即推進部署。
根據AMD說明,這項5年期合作是雙方既有合作的延伸。OpenAI將採用超微AI晶片擴充資料中心算力,而超微則可依據晶片部署進度,按每1吉瓦的運算規模獲得階段性股份獎勵。協議也包含股權合作條款,OpenAI將獲得最多1.6億股AMD認股權證,可在未來以優惠價格購買公司股份,作爲雙方長期合作的績效獎勵。
商業內幕報導,美國能源專家指出,OpenAI這類AI巨頭的資料中心運作已讓全美電網逼近臨界點。根據美國各地電力公司,到2030年,美國電網可能需增加約60吉瓦電力,相當於6座大型城市的用電量。
AI產業用電力單位「吉瓦」比喻資料中心的算力與能耗等級,運算規模愈大,所需電力與散熱成本也急遽上升,使能源供應成爲AI擴張的最大瓶頸之一。
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美洲資料中心策略副總裁法尼(Sean Farney) 示警,整個產業其實早就知道,「我們正逼近電網的極限」,若要在這場AI戰中勝出,業者勢必要「跳脫公共電網」,尋找自給自足的能源解決方案。
換句話說,AI巨頭正走向「自發電時代」,以因應日益嚴峻的能源壓力。
AMD執行長蘇姿豐6日在投資者視訊會議中表示,首批1吉瓦的晶片運算能力預計2026年下半年上線,整體6吉瓦的部署時程,則取決於「OpenAI與AMD何時能取得足夠電力」,她強調,「我們的目標是能儘快部署,一旦條件允許,就立即推進」。
爲確保穩定電力供應,OpenAI已在德州阿比林的「星際之門」資料中心興建天然氣發電廠;馬斯克旗下的xAI則在田納西州曼菲斯部署行動式天然氣渦輪機,併購得密西西比州一座舊電廠作爲後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