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攜手聯大「織一片生態綠網」盼打造石虎生態廊道
農業部推動「織一片生態綠網」,上午與國立聯合大學在八甲校區辦理植樹活動。記者胡蓬生/攝影
農業部推動「織一片生態綠網」,上午在國立聯合大學八甲校區辦理植樹活動,校區周遭也是石虎的棲地,農業部長陳駿季等人種下青剛櫟、槲櫟等7種「適地適木」的臺灣原生樹種,期待他年成林,打造生機盎然 的石虎生態廊道。
聯合大學校長侯帝光指出,苗南丘陵淺山保育軸帶,是石虎的重要棲地,有學者推估全臺只剩300至500只,縣府調查報告顯示定居苗栗的石虎約在339至362只之間,八甲校區的淺山帶就位於保育軸中。
聯大校區除石虎保育軸帶,也緊鄰槲櫟的原生分佈地,2017年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將槲櫟列爲極危等級,它的樹型優美,果實更是野生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期盼藉由這次植樹,宣示打造石虎生態廊道,串聯國土生態綠網。
陳駿季指出,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建置的「國土生態綠網圖資」平臺已公開全臺45條區域保育軸帶、44個綠網關注區及多項生態地景圖資,這是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育空間治理的重要藍圖,期盼透過這次校園參與植樹,讓更多人關心生態環境,吸引不同世代投入保育行列,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生活。
他指出,植樹必須「適地適樹」,在適合的地點栽植適合的樹種,今日植樹地點位於迎風面,就必須栽植耐風的樹種,先前栽植的櫻花、相思木都非耐風樹種,現在移到對岸的大學湖畔,生長情況就很好,呈現迷人景觀。今天植樹地點旁的5公頃林帶,是林業署和聯大在2008至2011年間合作栽植的,如今已成林,植樹的成效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到百年才能得見,需要長久永續的努力。
植樹活動在聯大「大學湖」畔進行,陳駿季、苗栗副縣長邱俐俐、教育部官員等多人蔘加,侯帝光也帶領校內主管一起動鏟植樹,栽植的苗木包括青剛櫟、槲櫟、栓皮櫟、毽子櫟、豆梨、大頭茶、厚葉石斑木等臺灣原生種植物,除宣示覆育槲櫟原生棲地,並提供昆蟲、鳥類食源,盼以不同樹種打造多層次變化的林帶,強化生態廊道的功能及生態韌性。
聯大今日植樹地點旁的5公頃林帶,是林業署和聯大在2008至2011年間合作栽植的,如今已成林。記者胡蓬生/攝影
聯大今日植樹地點旁的5公頃林帶,是林業署和聯大在2008至2011年間合作栽植的,如今已成林。記者胡蓬生/攝影
農業部推動「織一片生態綠網」,上午與國立聯合大學在八甲校區辦理植樹活動。記者胡蓬生/攝影
農業部推動「織一片生態綠網」,上午與國立聯合大學在八甲校區辦理植樹活動,栽種多種臺灣原生植物。記者胡蓬生/攝影
聯合大學先前栽植的櫻花、相思木都非耐風樹種,現在移到大學湖對岸湖畔「適地適樹」,生長情況就很好,呈現迷人景觀。記者胡蓬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