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 石虎量增 林內打造淺山生態系
雲林縣林內鄉是全臺唯一石虎數量微幅增加地區,林保署29日表示,石虎有可能透過保育軸帶,沿濁水溪遷徙至雲林沿海地區。(張朝欣攝)
雲林縣林內鄉不只每年3至4月有大量紫斑蝶遷徙過境,近年來鄉內也發現石虎蹤跡,更是全臺唯一石虎數量微幅增加的地區,甚至有可能透過保育軸帶沿濁水溪遷徙至雲林沿海地區。林內鄉公所29日在「林內紫斑蝶生態地景園區」舉辦生態季活動,希望打造最具特色的淺山生態系,永續保育石虎與紫斑蝶。
根據農業部林保署資料顯示,雲林縣1988年首度在古坑鄉發現石虎蹤跡,但之後便沒有進一步紀錄,沒想到事隔30多年,2019年又在林內鄉發現石虎,隨後每年都有蹤跡紀錄,至今已累計6筆,保育石虎也因此成爲林內鄉公所與林保署的重點工作之一。
林保署南投分署竹山工作站主任劉俊宏表示,農業部爲達成物種多樣性保育目標,於全臺設有多處保育軸帶,林內鄉位於斗六丘陵淺山農地保育軸帶範圍,藉由濁水溪流域,可連結彰雲海岸溼地保育軸帶,因此林內的石虎族羣,有可能出現在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的濁水溪出海口。
劉俊宏說,透過保育軸帶可形成「森川裡海」模式,即將山區森林、平原河川、村裡聚落、海洋沿岸加以連結,以生態廊道的方式讓分散在各地的動物可以互相往來。據麥寮鄉在地動保人士說法,早年曾有人看過石虎在濁水溪出海口出沒,目前林保署已委託動保團體實施監測。
水利署第4河川分署長李友平指出,全臺石虎現在只剩下約500只左右,林內有6筆石虎出沒的紀錄,顯示已有穩定的石虎家族在此生活,第4河川分署未來會持續加碼舉辦宣導活動,請大家共同來愛惜保護這些珍貴的石虎,讓林內鄉成爲淺山生態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