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擬管制出豬穩豬價 農民盼作法公平同時紓解壓力
農業部公佈將透過登記方式管制出豬,農民希望公平,不要照顧大場忽略中小場。記者簡慧珍/攝影
農業部稱已建立肉品供應調度聯繫平臺,將透過登記方式管制出豬,穩定10天后解除禁宰禁運後的豬價。彰化縣豬農評估管制移動的15天內囤積30多萬頭,可望在解禁後的一個月內消化完畢,但誰家的豬先出、後出,政府必須公平處理,避免損失集中。
農業部長陳駿季昨在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公開說明,已建立肉品供應調度聯擊平臺,一週內針對一級生產鏈公佈產業輔導方案,近期會和養豬協會、冷凍公會等開會協調,並媒合冷凍業者擴大購買、透過管制出豬讓價格穩定。
中央放出安定農民的消息未完全下達基層,豬農除了擔心禁宰禁運解除後大量出豬影響價格,也苦惱大豬吃飼料不太長肉等於「白吃」浪費成本。今午後有些農民獲知中央政策,認爲「中央還沒想好如何分批出豬」,先講一些話安撫民心。
彰化縣蔡姓農民表示,半年前臺灣毛豬供應還算正常時,每天出豬2.23萬頭,後來缺豬,出豬不到兩萬頭,管制移動15天若囤積30多萬頭豬,可望在一個月內出完,但誰先出豬是大問題,農民都希望大豬趕快出售,不要留在養豬場吃老本。
蔡姓農民說,臺灣最大養豬場是臺糖,臺糖以外的大型養豬場最多一天出豬400頭,中型場出豬200頭至300頭,小型場出豬約100頭,更小的場可能隔天甚至每週出豬50頭,政府不能照顧大場先出動,最好按飼養比例出豬,紓解農民的囤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