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河南省分行:“小漁網”織出致富路
豫東平原上的周口市商水縣,一張“小漁網”織就了大產業。誰能想到,這個曾靠翻砂網墜討生活的地方,如今握着全國淡水漁網70%的市場份額,300餘個加工點、近7萬從業人員,織出25億元年產值。而在這張“黃金網”的經緯裡,總藏着農行“漁網貸”的身影,現已累計發放的12.8億元“漁網貸”,如汩汩活水滋養着產業成長,既助力“小作坊”邁向“大市場”,更帶動200多戶貧困家庭脫貧,讓“小漁網”真正成了“致富網”“幸福網”。
“張經理,湖北來了個2萬條有結網的大單,需要大量備貨,資金有點緊張”練集鎮河沿村的王成立在電話里語氣急切。電話那頭,農行周口分行客戶經理張文亞當即應下:“王老闆是老朋友了,肯定支持!明天上門辦手續,保你按時發貨。”
這份默契,源於十餘年的持續相伴。2009年,王成立靠農行3萬元貸款經營麪粉加工作坊;2010年他轉行做漁網配件加工,農行的金融服務始終如影隨形。如今,他的中原網業已建成9個收發點,覆蓋80多個行政村、鏈接600戶加工戶,形成從拉絲、織網到打包、銷售的全產業鏈,年產值近千萬元。從個體商戶到產業龍頭,王成立的成長軌跡,正是商水漁網產業崛起的縮影,更是農行長期穩定金融服務的生動註腳。
“還是農行服務好啊,利率更優惠!”大鳥漁網公司創始人劉鵬算起賬來格外清晰。這位90後創業者把幾家銀行的貸款產品攤在桌上比對,同樣金額的貸款,還是農行的成本最低,能省不少錢。
近期,他的大鳥漁網接到一筆訂單,急需囤一批織網的原材料,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找到農行,沒想到很快就拿到貸款了。“以前覺得銀行貸款手續複雜,這次客戶經理上門調查後,很快貸款就放了,效率真高”。這份真真切切的實惠打動了劉鵬,也吸引了更多同行。在他的帶動下,多家規模漁網企業紛紛選擇農行的“農擔貸”,用惠農金融服務撬動了更大發展空間。
從創業初期3萬元-5萬元的“三戶聯保”小額貸款,到規模擴大後10萬元的農戶信用貸款,再到企業化經營階段30萬-100萬元的“農擔擔保貸款”、10萬-50萬元的“一縣一品”特色信用貸……農行的金融產品始終與商水漁網產業同頻共振,精準匹配着不同規模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如今,“漁網貸”已深深融入當地漁網產業的發展血脈,既支持個體加工戶脫貧增收,也助力龍頭企業乘風騰飛。(來源:農行河南省分行 作者:李亮亮 程飛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