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河南分行:鋼鐵金梭織錦城市崛起路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中原是全國物流心臟——6條“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穿豫而過,8大國家物流樞紐列居全國前列,“三小時鐵路圈”可覆蓋祖國半壁江山。條條流動的“發展通道”“思想走廊”,改寫了農業大省的命運基因,縫合了中原地區與世界市場,帶動了產業的繁榮、城市的活力、人才的匯聚,以及觸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爲助力“米”字高鐵網建設,撐起城市生長骨架,建設銀行河南分行先後支持京廣、鄭西、濟鄭、鄭太等鐵路項目建設,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計爲交通運輸領域投放貸款68.37億元,助推河南完成從“九州腹地”到“世界樞紐”的史詩跨越。以金融的基建之力、創新之智、普惠之心,成爲這幅安居樂業新時代畫卷上最堅實而生動的註腳。

城,因通達而興

鐵路,鏈接着通向繁榮與宜居的“遠方”,丈量着城市發展的尺度,如今更是以效率革命與開放襟懷,賦能新時代中心城市的“樂業”宏圖。

當探照燈劃破夜空,運載比亞迪精密零配件的貨運列車從長三角抵達鄭州國際陸港,距鐵路站臺僅500米便是倉庫,配件匯入30萬平方米高標倉的立體貨架後,再由二十餘臺貨車運送至1公里外的比亞迪廠區。

與此同時,從流水線上下線的新能源汽車正通過專用通道直抵倉庫南側的鐵路貨運場站,短暫停放後直接駛入班列車廂,發往各地。從零件進倉到整車“出海”,最快只需一天,這條由京廣鐵路新鄭站接軌引出的全長23.92公里的專用鐵路,將長春的鋼材、上海的芯片等與比亞迪鄭州車間串聯,進而將新能源汽車搭載中歐班列駛出國門奔向世界,實現“廠門-車門-國門”的無縫銜接。

支撐這場時空效率革命的,是河南省分行與鋼鐵動脈的深度耦合。分行在項目謀劃之初便迅速行動,敏銳捕捉機遇,立項獲批後,憑藉專屬通道優勢,高效完成鄭州國際陸港各子項目准入、評估及批覆。同時,爲打通資金大動脈,河南省分行牽頭組建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鐵路作業區項目銀團,爲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助力項目14個月完成建設通車。服務不止於“輸血”,分行還創新推出“班列+供應鏈”融資模式,從零件進倉到整車“出海”,構建全週期資金閉環,如同潤滑劑加速鏈條運轉,助推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城崛起。

無獨有偶,距離作業區100公里的蘭考縣,居民老張的笑聲裡滿是自豪,“鐵路通到縣裡,冷庫就建在俺家隔壁。”總投資9.74億元的某智慧物流港,將中原農鮮乘冷鏈快車運往全國。分行以創新破局,累計提供5.21億元信貸支持,助力智能冷庫與分揀中心拔地而起。

現如今,隨着鐵路網絡的密集以及中歐班列“鋼鐵駝隊”的延伸,河南全域上演着更宏大的發展變革:富士康全球最大手機基地借力高鐵網絡落戶河南,集聚30萬產業工人;中歐班列,帶動弗迪電池等400家鏈企紮根;龍芯中科研發中心依託半日通達圈廣納高端人才……

鐵路網絡成爲了託舉中心城市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黃金紐帶,河南的鐵路正以“萬列千萬噸”的氣勢,拉響內陸中心城市通達全球的汽笛。鐵軌,延展了“內陸基因”,也爲城市開闢出廣闊的“遠方”。

人,因歸途而安

縱橫交織的鋼軌重繪着這片古老土地時空肌理,也將“遠方”編織進日常的經緯。

晨光初染開封站,兩地通勤的上班族輕觸閘機,25分鐘後已匯入鄭州東站地鐵的早潮。這每日上演的“雙城晨曲”,是高鐵時代最溫柔的民生演繹,在這裡,通勤時間被壓縮進一杯咖啡的光景,讓“雙城”儼然成爲“同城”。

如今,河南2256公里的“米+井+人”高鐵網織就出一串“幸福經緯”:以鄭州爲心,1小時擁抱省轄市風物,2小時觸達京津冀繁華,3小時漫遊江南水鄉,4小時領略巴山蜀水,5小時直抵南國鵬城。一幅“12345”高鐵生活圈,將百里千途收束於朝夕之間。

伴隨2025年《河南省國土空間規劃》藍圖落地,“一主兩副、一圈四區多點支撐”新格局加速成型。河南高鐵網絡正從“單中心放射”向“多樞紐網絡”。焦洛平高鐵,恰似一把蓄滿力量的強弓,北挽焦作雲臺,南引平頂山堯山,不僅加速洛陽副中心崛起、貫通平頂山戰略節點,更將西北與長三角緊密相連。面對這一長週期的超級工程,河南省分行精準發力,依託鐵路融資經驗前置籌劃方案;創新賬戶管理機制,對6條線路客票專戶收入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協助做好融資平臺風險化解工作;高效參與國開行銀團,爲項目提供信貸支持,確保這條承載萬千期盼的民生動脈暢通。

於市井巷陌間,鋼軌更在細處延展了幸福的半徑。洛陽特產店主周小樊笑言,“以往媳婦回開封老家1小時直達,我回焦作卻需鄭州中轉。焦洛平通車後,半小時返鄉比她還快。”他的小店裡開封花生、三門峽蘋果、許昌飲料等等各地特產琳琅滿目,皆是乘軌“採”得。“未來,我準備清晨北上購焦作油茶,南下采周口胡辣湯,一小時往返正好能趕上早市熱銷。”鋼軌所至,生活邊界已漸漸消融。

踏着歸鄉的足音,傳來了更深遠的迴響。鄭州東站出站口,扛着編織袋的務工者隊伍中,多了一撥撥手提拉桿箱、肩挎雙肩包的工程師身影,這些曾是沿鐵軌南下尋夢的遊子,如今正循着密集的高鐵網絡“洄游”。

鋼軌鋪遠,列車向前,中原地區18座城市在鋼鐵網絡之上同頻共振,更與全國乃至世界名城“串珠成鏈”。鐵路成了“遠方”融入日常的詩意現場,路邊的風景更是城市變遷的見證。軌道所向,馳騁不息,早已超越了其交通工具本義的鐵路,正將散落的城鎮串成熠熠生輝的價值鏈,更在持續提速的飛馳中刷新着發展的“加速度”。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