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金融賦能,築城市新篇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引擎”,加快實現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時隔十年,中央再次召開城市工作會議,爲城市發展“明方向、促改革、尋路徑”。此次會議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爲目標,對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解決城市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意義重大,成爲城市發展的重要轉折點與新起點。
建設銀行始終牢記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的初心使命,充分發揮建設銀行“因建而生、因建而興”的特色傳統優勢,緊密結合城市發展需要,深刻把握“五個轉變”“五個更加”重要原則,不斷加大對民生改善、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綠色治理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爲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推動城市發展邁上新臺階。
以人爲本:微改造裡的民生溫度
重慶九龍坡區民主村曾是典型老舊社區,空中飛線交織如網,居民樓牆皮斑駁脫落,公共空間被雜物侵佔。2022年初當地啓動微改造時,30億元資金缺口成爲最大阻礙。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聚焦“民生需求”這一核心,主動牽頭組建銀團,推出“長期限+低成本”定製化融資方案,不僅破解資金困局,更引入建銀諮詢團隊全程參與設計——從蘇式紅磚房原貌保留到社區管網下地改造,從便民設施佈局到公共空間活化,每一處細節都緊扣居民訴求,實現“融資+融智”雙重賦能。
如今的民主村,老廠房轉型文創空間,斑駁牆壁繪滿市井漫畫,居民樓下的口袋公園成了鄰里社交新場所。改造首年商戶增長40%,週末客流量超萬人次,昔日舊巷蛻變爲承載幸福生活的民生地標。
集約高效:立體空間的效能躍升
在城市發展邁向存量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如何拓展立體空間、激活創新動能,成爲提升城市發展效能的關鍵課題。成都以低空經濟爲突破口,通過淮州機場項目構建“幹線機場+通用機場”的立體交通網絡,爲城市集約高效發展開闢了新路徑。這一過程中,資金統籌與高效落地成爲項目推進的核心支撐。
四川省分行敏銳把握低空經濟對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戰略價值,對接客戶的資產收購需求。針對項目投資規模大、時間要求緊的特點,建設銀行創新服務模式、優化審批流程,僅用20天就完成10億元貸款審批,爲項目高效推進注入金融“加速度”。這種精準高效的資金保障,不僅破解了項目購置的資金難題,更彰顯了金融服務對城市戰略佈局的快速響應能力。
淮州機場項目將聯動通航產業園,形成低空經濟生態鏈,完善成都立體交通網絡,推動構建“低空通航飛行網絡”,並拓展出應急保障、短途運輸等多元場景,實現“一核多能”的集約發展效應。該項目以金融激活新賽道、以立體佈局提效能,爲現代化城市構建集約高效格局提供了鮮活樣本。
特色發展:AI賦能的產業亮色
上海“模速空間”作爲全國首個專注大模型產業的創新生態社區,以鮮明的AI特色勾勒出產業發展新圖景,肩負着“打造全球最大AI孵化器”的使命。
上海市分行緊扣區域產業特色,將服務“模速空間”作爲深耕特色經濟的重要抓手。自園區成立以來,建設銀行累計投放超20億元支持基建與數智化升級,通過派駐科技專員、設立專屬網點建立“入駐即響應”機制,完成超半數核心企業開戶服務,持續推動科技、產業與資本深度融合。針對AI企業“算力投入高、研發週期長”的痛點,創新推出“徐匯大模型生態貸”,首創多維度增信體系,實現28天內首筆投放,破解資金週轉難題;同時整合企業年金等資源構建立體支持網絡,助力科創生態成型。2025年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建設銀行作爲“模速空間”專場獨家金融夥伴,攜手呈現AI成果,爲上海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羣的特色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讓創新活力成爲城市最亮眼的標籤。
治理投入:綠色治理的實踐樣本
隨着人口穩步增長,垃圾產量同步攀升,如何實現垃圾高效處理成爲雄安新區建設中關乎生態治理與民生福祉的重要課題。雄安新區作爲國家首批“無廢城市”試點地區之一,是全國唯一從規劃初期就融入“無廢”理念的城市,新區垃圾綜合處理設施一期工程項目的推進,正是城市治理投入的生動實踐。該項目創新採用去工業化設計和地下式建築結構,將處理設施隱藏於公園之中,讓傳統垃圾焚燒設施與景觀綠化有機融合,實現工業功能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河北省分行將該項目作爲參與城市治理、建設綠色低碳美麗城市的重要抓手,從項目初期就開展營銷對接,組建專項服務團隊深度參與項目推進,精準滿足項目融資需求。截至目前,建設銀行累計提供固定資產貸款19.75億元;項目投產後,又通過供應鏈等產品滿足日常支付結算需求,形成全週期金融支持。
投運以來,該項目每年處理固廢50餘萬噸,提供綠色電力近2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不僅爲“無廢城市”建設提供了可借鑑推廣的“雄安方案”,更彰顯了金融力量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中的深度參與。
統籌協調:聯盟賦能的共生圖景
城市更新過程往往涉及歷史風貌保護、居民生活改善、區域功能提升等多重業態,需要統籌協調規劃設計、建築施工、後續運營等多個環節、多方利益。北京市分行堅持融入生態做金融,主動發起“城市更新聯盟”統籌協調模式,將政府主管部門、原業主、建築企業、產業運營單位、金融機構等各類主體聚合在一起,目前聯盟已發展23家理事單位、192家會員單位,其中包括13家央企總部。通過主題活動、行業論壇、城市更新周等載體,城市更新聯盟促進政企聯動與項目孵化,推動項目更快落地,實現了歷史保護、民生改善與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成爲推動北京城市更新的中堅力量。
目前,北京市分行已支持城市更新項目超過200個,審批金額超1500億元,累計投放貸款超800億元,支持核心區騰退2500餘戶居民。前門草廠片區項目正是聯盟機制下的標杆實踐——針對這一佔地1.6萬平方米、90%爲保護性修繕的核心區試點項目,北京市分行創新“綠色信貸+綠色低碳建築+綠色監理”模式,投放5億元綠色信貸,通過現代化改造讓居民過上“新生活”,成爲“老城區煥新”的生動樣本。
未來,建設銀行將全面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會議部署的7個方面重點任務出臺務實舉措,繼續以城市發展需求爲導向,當好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強化資金保障力度,圍繞現代化城市羣和都市圈、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等戰略部署,動態優化配套政策和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深化金融產品創新,聚焦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數字化治理、智慧化升級等,開發適配的金融工具,助力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完善綜合服務體系,發揮建設銀行集團合力,強化商投一體化、本外幣一體化,爲城市創新發展、產業升級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金融的價值,不僅在於數字的增長,更在於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從北京胡同的青磚灰瓦到重慶社區的市井煙火,從成都低空經濟的打造再到上海AI產業的崛起、雄安新區的綠色發展,在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道路上,建設銀行將繼續做有溫度的金融夥伴,與千萬市民一起,共繪城市發展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