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河南省分行:綠色金融“點廢成金” “貸”動再生金屬產業升級
在許昌長葛市大周鎮的葛天再生金屬產業園裡,梅大姐的收購站正忙着分揀剛收來的廢舊不鏽鋼。陽光下,她舉起一塊亮閃閃的不鏽鋼廢料笑言:“外人看是破爛,在俺們這兒可是‘寶貝’。多虧了農行的貸款,現在行情再急,俺也能穩穩抓住機會。”從父輩推着板車走街串巷收廢品,到如今依託金融支持把“破爛堆”做成產業鏈,梅大姐的故事,正是大周鎮再生金屬產業蝶變的縮影。
這座曾叫“大牆周鄉”的小鎮,因改革開放初期打破思想“圍牆”得名“大周”。四十多年來,敢闖敢試的大周人將廢舊金屬回收做成了大產業,不僅建起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更成爲長江以北最大的再生金屬集散地。從回收、分揀、拆解到冶煉、加工、銷售,一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此紮根,上千家市場主體在此掘金,“變廢爲寶”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金屬價格像坐過山車,前陣子我想囤一批貨,可手裡資金週轉不開。”梅大姐回憶起去年的經歷仍有些感慨。那時她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找到農行許昌分行,工作人員當天就上門調研,推薦了針對當地產業的“一縣N品”惠農e貸。“50萬額度,隨用隨借,利率還低,當天申請當天就到賬了。”靠着這筆及時雨,她順利囤貨,趕上了行情高峰,賺得盆滿鉢滿。
在大周鎮,像梅大姐這樣受益的經營戶不在少數。針對再生金屬行業“資金需求大、週轉頻率高”的特點,農行許昌分行深耕地方特色,繪製覆蓋五個縣域的80個“一縣N品”生態圖譜,把貸款送到產業鏈最需要的地方。今年以來,僅再生金屬交易與加工領域,農戶貸款就累計投放超2億元,讓一個個“小散戶”在市場浪潮中站穩了腳跟。
金融活水不僅滋養着個體經營戶,更澆灌出了產業鏈上的“參天樹”。走進河南歐美龍金屬有限公司的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正將廢鋁加工成光亮的鋁合金板材。“2016年剛建廠時,手裡就幾臺設備,想擴產卻沒錢。”公司負責人朱總指着嶄新的廠房說,是農行的300萬元貸款解了燃眉之急——從諮詢到放款不到兩天,讓他及時購入新設備,抓住了下游企業的大額訂單。
如今,這家曾面臨資金困境的小微企業,已擁有三個廠區,年銷售收入較獲貸初期翻了一番。“這幾年農行的貸款跟着我們的規模漲,就像給企業裝了‘助推器’。”朱總的話裡滿是感激。
從單個經營戶的“小週轉”,到產業鏈的“大循環”,金融力量正讓廢舊金屬在循環中不斷增值,讓綠色發展的底色更亮,讓“變廢爲寶”的創富故事在大周鎮續寫新篇。(來源:農行河南省分行 作者:丁豔峰 段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