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種業:去年淨利同比下降超6成 加碼轉基因賽道能否“逆襲”?|財報解讀
面對每天上千份上市公司公告該看哪些?重大事項公告動輒幾十頁幾百頁重點是啥?公告裡一堆專業術語不知道算利好還是利空?請看財聯社公司新聞部 《速讀公告》欄目,我們派駐全國的記者們將於公告當晚爲您帶來準確、快速、專業的解讀。
財聯社4月18日訊(記者 劉建 王平安)國內種子市場競爭劇烈,農發種業(600313.SH)業績承壓,公司淨利潤已連續兩年下降,且降幅呈現擴大趨勢。
今日晚間,農發種業發佈公告,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63億元,同比下降17.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688.72萬元,同比下降63.08%;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是農發種業近四年以來,營業收入首次下滑,淨利潤則連續第二年下降。2023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1.27億元,相比前一年下降了44.79%。
國內種子市場整體供大於求,是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的重要因素。農發種業坦言,小麥豐收,市場供種量大幅增加的同時,農民自留種增加,導致需求減少;受商品玉米價格下降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降低,玉米種子市場供大於求,種子銷售價格下降;水稻、油料作物也呈現出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價格下跌。受此影響,報告期公司農作物板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3.81%。
化肥板塊營收同樣下滑,2024年度,受全球能源價格普遍下滑的影響,鉀肥大合同談判價格下降,導致公司化肥業務銷售收入下降。
業績承壓的同時,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銷售費用1.05億元,同比增長14.28%;管理費用1.77億元,同比增長4.50%;財務費用1499萬元,同比增長21.50%。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內相關種企紛紛加註轉基因種子賽道,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區域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大,推廣速度也將加快。在今年的4月8日,最新一批的99個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擬通過國審,相對於2023年和2024年,審定品種數量明顯更多,轉基因產業化呈現提速態勢。
近年來,相關政策文件多次提及生物育種產業化,近期發佈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 (2024 - 2035 年)》更是明確提出要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進程。
在傳統種子市場競爭趨於飽和的背景下,農發種業已開始在轉基因賽道佈局。公司近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在加快研發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目前玉米品種泛玉298D擬通過國審初審階段,待品種通過審定後將會推向市場。
不過,相對於農發種業,隆平高科(000998.SZ)、大北農(002385.SZ)、登海種業(002041.SZ)等企業的轉基因發展進程明顯更早、更快,上述幾家企業目前均已有多個品種通過或正擬通過國審,其中大北農和隆平高科在轉基因性狀方面更具有優勢,農發種業在後續的轉基因產業化競爭中能否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尚有待觀察。
(財聯社記者 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