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食品加工廠兼具冷鏈 行政院覈定第二期冷鏈計畫58.81億

卓榮泰今赴番路鄉農會視察,宣佈行政院已覈定第二期冷鏈計劃,總經費58.81億,持續協助農漁產業建構更完善的冷鏈設備。圖中爲農業部次長鬍忠一。圖/農糧署提供

爲了解嘉義縣番路鄉產業現況,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赴番路鄉農會,實地視察該農會「飲冰柿茶集」品牌推動成果,並聽取農產食品加工廠興建規畫。卓榮泰宣佈,行政院已覈定第二期冷鏈計劃,總經費58.81億,持續協助農漁產業建構更完善的冷鏈設備。

卓榮泰表示,冷鏈建設是政府農業施政的核心項目之一,第一期的冷鏈計劃總經費共119億在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推動下,除了提升農漁產品的處理量能、鮮度,也增加地方市場的交易量能及農漁民的收入,而國內糧食供應也因此有更好的調節。

卓榮泰認爲,農民、國家政策、環境都有需要,第二期冷鏈計劃就有必要繼續,因此宣佈覈定58.81億元第二期冷鏈計劃,未來行政院將持續推動各產地升級冷鏈物流供應鏈體系,並將2025至2028年第二期「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劃補助對象增納農業合作社,以共同強化到貨品質及拓展內外銷市場,並鼓勵農業透過食農教育及結合觀光、文化與綠色永續發展,維持產銷穩定,提升農民收益。

農業部表示,番路鄉爲嘉義縣牛心柿最大產區,種植面積約230公頃,年產量逾4000公噸,佔全國約7成,是國內主要柿餅原料產地。番路鄉農會致力發展柿產業,自1997年設立柿餅加工站以來,逐步導入恆溫烘烤與觀光工廠模式,並於2023年創立「飲冰柿茶集」品牌,以柿子與阿里山茶爲核心,開發柿果子冰品及多元加工產品,展現地方農產多元利用。本次該農會規劃興建農產食品加工廠,將可加速產業升級,穩定農民收益。

農業部指出,爲擴大加工量能並提升品質,番路鄉農會規畫新建具冷鏈功能的農產食品加工廠,總經費約1.9億元,預計2026年動工、2027年完工試營運。廠房將配置卸貨預冷、清洗殺菌、削皮處理、乾燥脫澀、成品包裝與冷鏈物流等設施,並設有食農教育體驗空間,兼具加工與觀光功能,同時在生產端推動契作及保價收購,擘建產、制、儲、銷完整產業鏈,未來更能穩定供應柿子加工品,成爲柿產業供應成功典範。

農業部表示,目前番路鄉農會年加工量約150公噸,加工廠完工後,契作面積可望增加5成以上,加工量提升至600公噸,加工品總產值由每年約3000萬元成長至1.8億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