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藝師黃昭智跟上時代玩創新 動漫成教學主流

捏麪人藝師黃昭智從8歲起,無師自通捏面創作長達43年,因此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呂妍庭攝)

捏麪人是許多五、六年級生小時參加廟會、節慶兒時記趣,隨時代變遷,民間捏麪人已難得一見,藝師黃昭智從8歲起,無師自通捏面創作長達43年,不但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還受邀至國外展演、分享,近年因動漫、公仔文化興起,動漫人物成教學主流,讓黃昭智跟上流行腳步,創作出更多讓兒童、青少年一看就驚呼、認同的作品,間接引發許多人的學習熱情。

近日黃昭智受竹崎文教基金會邀請展出作品,80件作品有傳統、有創新,精緻又傳神。(呂妍庭攝)

來自彰化的黃昭智說,小時候跟着阿公到廟口看熱鬧,第一次看到傳統捏麪人,就產生濃厚興趣,之後自己到書局買黏土、油土把玩、學捏,透過不斷摸索及模仿,沒多久就捏出紅遍一時的卡通人物,經過不斷精進,現只要是看的到的東西,就算是遊戲機檯裡的虛擬主角,他都能捏出來,且唯妙唯肖,深厚實力讓學生折服。

近日黃昭智受竹崎文教基金會邀請展出作品,80件作品有傳統、有創新,精緻又傳神。(呂妍庭攝)

80件作品有傳統、有創新,精緻又傳神。(呂妍庭攝)

黃昭智回憶,早年捏麪人可以吃,但很快就發黴、腐敗,現在材料改變,添加化學物質、廣告顏料等,能夠永久保存,也克服傳統捏麪人容易發龜裂等問題,加上氣候影響保存,愈冷的地方,捏麪人材質愈硬,炎熱地區,捏麪人反而多了些韌性。

面對出現斷層的傳統技術,黃昭智透過創新材質結合時代潮流,讓捏麪人變身創意公仔或藝術品,甚至和布袋戲結合,既提升價值和保存性,也藉駐校教學、公開展覽、市集擺攤等方式,讓外界看到他深耕技藝的努力,因此受邀至澳洲雪梨、廈門、澳門等海外進行展演及教學。

捏麪人藝師黃昭智現透過教學,傳承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呂妍庭攝)

近日黃昭智受竹崎文教基金會邀請展出作品,80件作品有傳統、有創新,精緻又傳神,讓民衆大開眼界,黃昭智除當場開課教製作蛇年公仔,也透露自己只要靈感一來,可以不吃不喝捏一整天,最久一件作品甚至花了3個月才完成,期待因自己的努力,能讓這項古老的技藝被看見、傳承。

近日黃昭智受竹崎文教基金會邀請展出作品,受到大人小孩喜愛。(呂妍庭攝)

黃昭智和太太現場教學如何製作蛇公仔,完成作品的孩童十分開心。(呂妍庭攝)

竹崎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子凡說,現民間廟會幾乎已逐漸失去捏麪人的身影,這項傳統技藝面臨瀕臨失傳、後繼無人的困境,因在雲林布袋戲館看到黃昭智在擺攤,當時見到童年回憶非常欣喜,力邀他到基金會辦特展,盼讓不曾見過捏麪人的孩童認識傳統文化,也讓大家找回兒時的純真記憶及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