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羣體成爲高負債主力軍
金融槓桿正悄然重塑中國人的財富格局與消費邏輯,而年輕羣體已成爲這場負債浪潮中最突出的主力軍。
從居民家庭債務槓桿率這一核心指標看,中國的負債水平已躋身全球前列。國際清算銀行(BIS)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家庭債務槓桿率已超60%——即所有居民家庭債務總和佔GDP比重超60%;2025年一季度這一比例微升至61.5%,連續四年在60%-64%區間窄幅波動。2015-2025年十年間,中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年均增速達4.2%。
這一指標背後,深刻映射着年輕人的經濟狀況。一方面,中國家庭高債務槓桿率實則是一場跨代際的“債務接力”:正通過多重路徑向年輕人傳遞。比如父母的房貸擠壓了家庭可支配收入,使得年輕人獲得的支持減少;或是父母對未來的悲觀預期影響年輕人的消費決策,甚至有家庭將債務直接轉移給子女償還。與此同時,隨着90後、00後逐漸成爲家庭經濟活動的核心參與者,他們自身的負債增長也直接推高了整體家庭槓桿率。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25年初《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顯示,90後負債率高達78.3%,平均負債12.1萬元,其中房貸佔56.7%、消費貸款佔32.1%,其餘爲經營性貸款與教育貸款等。相較之下,70後雖平均負債更高(18.7萬元),但83.5%集中於房貸,消費貸款佔比僅8.2%。這種差異清晰揭示:年輕人正面臨更復雜多元的債務壓力。
消費貸款中,平臺信用貸是主流。據尼爾森此前發佈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指出,18-35歲年輕人信貸產品滲透率達86.6%,但其中42.1%僅將消費信貸作爲支付工具並當月結清;剔除這部分人羣后,實質負債者佔比44.5%,完全無負債者僅13.4%。此外,還有數據顯示,25-40歲人羣負債率達83.2%,成爲負債主力軍;而25歲以下年輕人負債增速最快,年均增長5.2個百分點——這意味着年輕人的負債問題不僅廣泛存在,更意味着“負債年輕化”趨勢正加速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的資產負債狀況存在顯著城鄉差異。《DT商業觀察》與第一財經2025年6月聯合調研顯示,三成年輕人存款超50萬元。事實上,高線級城市中,部分年輕人憑藉家庭背景、優質教育與職業機會,能積累可觀存款——例如北京金融街的年輕金融從業者,多畢業於知名高校,入職大型機構後年薪達數十萬元,工作數年後存款超50萬元並不罕見。但在廣大低線城市與欠發達地區,年輕人面臨收入低、幾乎無存款可言。
更關鍵的差異在於負債用途:與日本年輕人不同,中國年輕人的負債更多指向即時消費,而非資產積累。日本信用研究所調查顯示,其年輕人負債中約80%用於資產購置(以房產爲主),而中國這一比例不足50%,更多負債流向消費品、旅遊、教育等無直接經濟回報的領域。這種差異源於中國年輕人更注重當下體驗的消費觀念:在消費主義思潮與社交媒體影響下,他們易受廣告與潮流驅動,追求時尚化、個性化消費——購買最新電子產品、參與旅遊、學習興趣課程等。這些消費雖能帶來即時滿足,卻難轉化爲長期資產增值。
以旅遊爲例,數萬元的長途旅行結束後,留存的只有照片與回憶,並無實際資產增益。而在資產增值領域,年輕人的參與度明顯不足。儘管當下有基金定投、指數基金等低門檻工具,但受限於金融知識匱乏(央行2024年調查顯示,僅29%的90後能說清“複利”概念)、初入職場的收入限制,以及對風險的恐懼,多數人仍遊離在資產配置之外。這種“只負債消費、不投資增值”的模式,短期看可能影響生活質量,長期則可能加劇社會資源錯配,甚至扭曲“延遲滿足”的價值導向。
總體而言,這種消費觀念本身並無絕對的對錯,但從個人資產和經濟角度,勢必加重年輕人的債務負擔,還可能引發資源浪費。不過,從長期來看,會有更嚴峻的影響產生。
一方面,這將導致資產積累斷層與代際分化。與上一代“負債購房”不同,年輕人負債多用於即時消費,難以通過負債實現財富增值。資產積累的核心邏輯是“收入扣除支出後的剩餘資金轉化爲可增值資產”,而年輕人負債增加會從源頭切斷這一鏈條,形成“收入→還款→無剩餘→無法投資”的循環,最終導致資產積累出現斷層,從而導致他們與“有產羣體”(如通過父母支持購房的年輕人)的財富差距擴大。數據顯示,無負債年輕人的資產中位數是負債年輕人的3.2倍。這種分化會固化階層流動,長期可能引發社會消費能力的“馬太效應”:少數有產者支撐高端消費,多數負債者無力消費,最終導致經濟結構失衡。
另一方面,還可能引發“政策兩難”。年輕人高負債的直接後果之一是消費能力萎縮,但政策若想通過寬鬆信貸(如降低消費貸利率、提高額度)刺激消費,反而可能讓年輕人陷入“借新還舊”的債務陷阱,加劇長期負債壓力。例如2024年部分城市推出“青年消費券”,短期內拉動了電子產品、餐飲消費,但後續數據顯示,30%的領取者用消費券抵扣後,仍通過網貸補足差額,實質是增加了負債。若收緊信貸,則會短期內抑制消費,拖累經濟增長。相反的情況是,年輕人負債與房地產、中小企業融資等經濟關鍵領域深度綁定(如房貸佔年輕人負債的56.7%),若政策收緊信貸防風險,則可能拖累相關行業進而影響整體經濟。(來源:安邦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