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ETF資金淨流入約2000億,滬市佔七成,上交所發力四大舉措助推ETF高質量發展

財聯社4月16日訊(記者 閆軍)以ETF爲代表的指數化投資已成爲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4月16日,上交所有關負責人在國泰海通“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介紹,2024年兩市ETF淨流入約1.2萬億,其中滬市ETF淨流入8400億;今年以來,兩市ETF資金淨流入約2000億,其中滬市ETF淨流入近1300億,佔比約七成。

近年來,指數化投資爲更多投資者所認可和接受。以ETF爲代表的全球指數化投資浪潮與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同頻共振。

上交所表示,當前正圍繞“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這一主線,聚焦近期出臺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相關政策部署加快行動,努力攜手各方構建“長錢長投”的生態環境,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ETF進入“千隻時代”,總規模突破3.9萬億

上交所數據顯示,當前,ETF產品數量已經邁入“千隻時代”,總規模3.9萬億元。其中,股票ETF規模2.9萬億,滬市股票ETF規模超2萬億。滬深兩市千億規模以上寬基ETF爲6只,百億規模以上ETF達29只。

具體來看,寬基、債券、紅利ETF尤其受到市場青睞,規模增長顯著。其中,滬市寬基ETF規模近1.6萬億,債券ETF規模超2000億,紅利ETF規模約1000億。目前,滬市規模千億以上ETF有4只,在兩市佔比80%;百億以上ETF共52只,在兩市佔比71%。值得注意的是,ETF產品也吸引了更多國際資金以指數化方式投資中國,據上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境外跟蹤上證、中證指數的產品規模達到1500億。

記者盤點滬市各類ETF產品發現,當前ETF產品佈局不斷豐富。寬基方面,2024年以來有超過60只寬基ETF在上交所上市。其中,科創綜指、中證A50、中證A500等新指數產品均在加速“上新”。穩健類產品方面,近期滬市有14只自由現金流ETF獲批並陸續發行。今年以來,還有4只上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發行上市,目前規模近200億。

投資者在科創板ETF產品熱度持續升溫。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科八條”發佈以來有42只科創板ETF上市、57只科創板ETF獲批,較“科八條”發佈前數量翻番。目前科創板ETF規模近2500億,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揮了積極作用。近期更是有多隻科創綜指ETF和聯接基金髮行,募集規模合計超400億。

9.24以來滬市ETF賬戶增加200萬戶

ETF產品規模的持續增長背後,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ETF爲代表的指數化投資新趨勢。上交所有關負責人介紹,隨着指數化投資理念不斷深入人心,ETF市場參與度穩步提升,目前滬市ETF參與賬戶數近1000萬戶,9.24以來增長約200萬戶。

爲進一步強化投資者回報,上交所也積極引導ETF建立穩定分紅機制。2024年境內ETF分紅中,滬市產品數量、金額佔比分別達75%和85%。2025年以來基金分紅已超700億,其中滬市寬基ETF和紅利ETF分紅排名靠前,正在成爲基金分紅的重要力量。

四大舉措推動ETF高質量發展

上交所相關人士介紹,圍繞着指數化投資的高質量發展,堅持系統觀念推動指數生態化建設。今年,上交所更新發布《指數業務三年行動方案》,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中國品牌”指數體系。

上述人士介紹,接下來將圍繞着健全ETF產品譜系、優化ETF配套機制、構建ETF市場良好生態以及聚焦對接中長期資金等四個方面,加大高質量寬基、低風險穩收益指數供給力度,推動適合中長期投資的指數和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提升投資者獲得感。豐富全球指數佈局,提升指數體系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做好“走出去”和“引進來”,優化指數生態,爲中長期資金入市創造條件。

首先,在持續健全ETF產品譜系上,突出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做優做強核心寬基股票ETF;完善主題、策略指數ETF;豐富科創板指數和ETF品類,持續引導資金投向“硬科技”;加大中低波動型產品創新力度,研究推出多資產ETF、實物申贖模式跨市場債券ETF、REITs指數基金等品種,豐富紅利指數體系和產品;推動主動ETF研究,更好滿足各類投資者資產配置需求。

其次,不斷優化ETF配套機制,培育形成“長錢長投”的環境。研究推進科創板ETF基金通平臺上線;推動集合申購業務常態化,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通過ETF入市;持續推進ETF納入盤後固定價格交易機制、研究推進ETF大宗交易機制優化,豐富中長期資金交易方式;拓展優化跨境互聯互通機制,與更多“一帶一路”市場開展ETF合作,加強指數和產品“出海”,吸引境外增量資金。

第三,着力構建ETF市場良好生態,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推動ETF納入基金投顧配置範圍,踐行普惠金融要求;加快培育形成“三投資”理念,建立培育良性有序、健康發展的行業文化;持續加強ETF宣傳推廣和市場服務,與市場機構、主流媒體、高校單位等開展合作;嚴守市場風險底線,強化ETF產品日常持續監督管理,夯實市場穩健運行的基礎。

第四,聚焦對接中長期資金,推動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穩步提升。積極對接保險、社保等中長期資金入市,豐富匹配其投資需求的ETF產品;評估完善ETF做市商機制,提升ETF流動性,激發市場活力;豐富ETF期權等衍生品,服務中長期資金風險管理需求,優化完善相關交易機制,打通中長期資金投資ETF市場的痛點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