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奪兩千命 胃癌明年起納入公費篩檢
國健署明年起將胃癌篩檢(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納入公費篩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次長莊人祥於臉書公開胃癌病情,感謝「祖上有燒香」,以及臺北榮總醫師團隊照護,讓他身體恢復健康。臺灣每年兩千多人死於胃癌,除了避免食用醃漬、過鹹食物,國健署明年起將胃癌篩檢(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納入公費篩檢,成爲第六項免費癌篩項目。
胃腸肝膽科名醫、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林肇堂指出,胃癌又稱爲「古老的疾病」,臺灣、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爲盛行地區,早年沒有冰箱,大都以醃漬方式保存食物,如中國大陸的金華火腿、南韓的泡菜、日本的漬物、臺灣的香腸及臘肉,這些容易含有致癌物質,長期食用,恐引發胃黏膜病變,形成胃癌。
「八至九成胃癌患者系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所致。」林肇堂說,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息息相關,如幽門螺旋桿菌持續存在於腸道,就可能形成慢性胃炎,造成胃黏膜萎縮。此時,如果又常吃醃漬食物,少食用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胃部組織快速老化,在細胞分裂時就容易異常,引發胃癌。
林肇堂表示,早期胃癌幾乎沒有症狀,不少確診者系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罹癌。如果出現胃潰瘍、出血等症狀,才就醫檢查,此時幾乎已經到了中晚期。若能早期發現,可透過內視鏡切除,到了中晚期,就必須接受化療、免疫或標靶治療等。
由於大部分胃癌均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國健署預計明年起將幽門螺旋桿菌檢驗納入第六癌篩檢,林肇堂表示,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年逾五十歲、住在胃癌高發生率地區等高風險族羣,將可優先接受公費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若爲陽性反應,只要接受兩週抗生素治療,九成以上患者都能治癒,大幅降低胃癌風險。
如何遠離胃癌?林肇堂表示,首先要避免食用醃漬、過鹹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避免共杯、共食,養成公筷母匙習慣,最重要的,是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