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與美國設太空港 陳冠廷:臺灣有信心成負責任太空行動者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今天表示,臺灣發展低軌衛星不只是科技工程,而是攸關國家安全與國際責任的戰略投資,在全球新一輪太空競逐下,臺灣有信心也有能力成爲開放、透明、負責的太空參與者。
陳冠廷指出,我國目前正同時推動通訊衛星與光學遙測衛星兩類系統,分工明確,各有任務。通訊部分,臺灣首顆B5G低軌通訊衛星預計於2027年發射,在此之前我國也將搭配OneWeb等國際系統,維持災防與戰備階段的通訊穩定性。
陳冠廷表示,戰時不只飛彈與無人機,通訊不中斷、情報不中斷、災情掌握即時,纔是整體國土防衛的基礎。低軌通訊衛星可以在陸地光纖受損、基地臺被破壞的情況下,讓中央政府與前線單位保持聯繫;結合分散式地面接收站,也能有效應對干擾與封鎖挑戰。
除了戰備功能外,陳冠廷也指出太空戰略的國際意涵。他認爲,臺灣正可透過臺灣關係法架構,參與如「阿提米絲協定」等國際架構對話,發揮民主治理、資料透明、商業創新等優勢。舉例而言,美國在臺協會(AIT)揭示的「太空港合作構想」已顯示臺美合作已有共同前瞻視野。
陳冠廷指出,太空港不只是科技夢想,也可能成爲災防、國防、科技與經濟整合的戰略節點。臺灣若能成爲印太太空運輸的關鍵站點,不僅提升科技實力,更強化印太區域的連結與安全網絡。太空在國際法層次並不具排他性的管領權,地球上既有的國家主權與領土劃分,其伸張無法自然延伸至太空軌道與外太空資源。正因如此,臺灣作爲民主政體,更有空間主張參與國際太空秩序的制定與實踐。
陳冠廷說,發展低軌衛星與探索太空港合作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建立臺灣在戰時與和平時期的國家自主韌性,並在全球太空秩序中爭取應有的參與與位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