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成為別人眼中的大人,卻弄丟了自己!提早10年出現的「中年危機」
圖/pixabay
作者: 王凱琳
你努力成爲別人眼中的大人,卻弄丟了自己!
「我曾以爲自己是個合羣又樂於助人的人,卻在最近的人際相處中,忍不住感到厭煩,愈來愈渴望孤獨。」
「我以前在工作上充滿幹勁,無往不利。如今卻容易焦慮、消極,經常感到猶疑不決。」
「我一直自認溫和,不與人爭。但近來脾氣暴躁,敏感易怒,彷彿身邊的一切都成了引爆的導火線。」
「我一向勤儉自持,安分守己。卻突然冒出一種衝動,渴望奢侈地揮霍,買下那些年輕時不敢想像的夢想物品。」
「我本性是比較冷靜與理性的,如今卻很容易爲了一點小事、,一首歌或一個場景而動容,甚至熱淚盈眶。」
「我一直以來都順從家人與社會的期待,如今卻突然想拋下一切,只爲自己活一次。」
你也曾有這樣的感覺嗎?
也許只是一閃而逝的想法,也許是逐日壓倒性的滲透。這些變化,如同悄悄鬆動的地基,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發現自己已不再是從前那個被熟悉的形象所定義的人。
過去,這些反轉的故事被歸納爲「中年危機」,人們總以爲它會在四十歲之後降臨。但如今,這股動盪的浪潮來得更早,三十出頭,便已有人在焦慮與困惑之海中載浮載沉。
原本應該是「三十而立」的年紀,卻反而成爲了「三十而惑」,成爲了第一次對自己真正發問的關口。
我之所以關心這個主題,並非出於學術的冷眼旁觀,而是因爲我也曾親歷那段自我撕裂與尋索的幽暗時光。後來,在陪伴許多介於三十五到五十五歲之間的諮詢者時,我發現:這種看似個別、孤獨的掙扎,其實是普遍且深刻的人生節奏。
內心深處傳來無法照舊的倦感
中年轉化往往是從一種「模糊的不適感」開始的。不是明確的挫折或失敗,而是內心深處傳來的一種鬆動,一種無法再照舊的倦感。
有時劇烈,有時隱微,但無論強弱,每個對自己認真的靈魂,幾乎都會在這段時間裡,被迫重新面對自己,重新定義自己。
那麼,爲什麼孔子會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呢?
爲何在今日,我們反而在三十歲開始困惑,到了四十、五十歲,依然迷惘,甚至是更大的困惑?
也許,因爲時代變了。
古人生活在緩慢而恆定的世界裡,一輩子可能只需要扮演好幾個清楚明確的角色,目標單純,環境穩定,智慧可以在時間的長河中自然沉澱。
而我們,生活在一個加速、甚至失速的時代。資訊的取得與交換既容易又即時,一切講究效率。人們的生活、社交、工作方式不停地變化,而且速度愈來愈快。要處理的訊息及議題太多,壓力的來源千奇百怪。世界瞬息萬變,新知如洪水,市場不間斷地轟炸,社會規則變幻莫測,科技拉近了距離,卻也稀釋了歸屬感。以上這種種,都壓縮了我們生活的空間與時間,以及心靈的呼吸。
忙碌且緊張的生活型態,讓我們和古時候的人比起來,更加缺少習慣性的自我內觀,以及更難獲得來自與大自然和諧連結的修復力量。沒有了古人那種擁有精神與靈性作爲重要支撐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們更加地單薄與孤立,失去心靈與物質之間的平衡。我們習慣了在忙碌中迷失,在效率中耗盡,在永無止境的更新中失去方向。
更何況,亞洲文化強調服從與集體,年輕時的我們,往往太過努力去滿足他人的期待,忽略了內在那個微弱卻真實的聲音。所以到了某個時刻,那些壓抑的、被遺忘的東西,終於開始叩門,甚至破門而入。
我們從小就學會成爲「某種樣子」:要懂事、要有用、要受歡迎、要讓人安心。於是,我們開始累積各種身份、各種面具,把自己裝進一個個角色的框架裡。但這些角色,終究只是暫時的容器。它們曾經保護我們、定義我們,卻也可能在某個階段,成爲壓抑我們內心的硬殼。
當這些身分開始鬆動,你可能會慌張:「我是不是失去了自己?」 ,問題接踵而來:
我是誰?
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我的人生還有其他可能嗎?
我是否真正爲自己活過?
曾經,那些簡單的答案,如今支離破碎;那些自以爲是的自我認同,在中年的風吹雨打中,開始裂開縫隙。
不只是這樣,大部分人在壓力與失落之中,也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正在老去。
年輕的時候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老」這個字好像是與自己無關的,好像有個不切實際的假想:自己永遠都不會老。而到了這個時刻,你才第一次意識到,人生的那個頂端,那個高潮,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鏡子裡的自己,不再是昨日那個毫無懷疑的青年。而更深刻的恐懼是,突然明白:時間,不再是無盡的資源。身邊可能有些同齡的朋友已經因故早逝了。我們驚覺到生命原來是有限的,剩餘在世上的時間愈來愈少了。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攀登,那麼中年,就是站在半山腰的時刻。身後,是曾經咬牙前行的辛苦與成就;眼前,是一片未竟的高地,和未曾預料的下坡。
而你,正站在這個模糊又清晰的交界處,問着自己:我還要繼續這樣走嗎?還有別的路嗎?
在這個節點,被壓抑的夢想,被忽略的情感,開始慢慢從潛意識的深處甦醒。它們化作焦慮、憤怒、悲傷、叛逆,用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提醒你: 你還沒有完成自己。
本文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的《半熟人格:榮格 × MBTI 心理指南,實現真正成熟的人生》
作者:王凱琳博士Kailin Wang, PhD
心理學人格特質分析專家,職涯發展諮商師,企業組織與領導力的發展顧問。具有電機工程碩士及心理學博士學位,並具有美國MBTI®心理學人格類型分析諮商大師級認證(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 Master Practitioner in Step I & Step II)。
早在2012年就把MBTI®帶入中文世界。《30分鐘破解性格密碼》是第一本由華人專家親筆書寫的MBTI®中文書。結合在高科技行業裡多年的豐富工作經驗與人格心理的專長,加上熟悉亞洲文化,因應不同文化、種族的需求,深入且實際地幫助中文世界的讀者。
具有多樣藝術才華(音樂、舞蹈、繪畫等),亦擅長文學創作,是「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認可的正式會員。着有:《思科現形記》、《30分鐘破解性格密碼》、《你是我的黑髮》、《見人說人話之超效溝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