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倒閣 閣就倒你

(圖/本報系資料照)

罷免能揭露不少真相,執政黨起乩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民進黨鬥爭無底線,什麼都敢幹,此其一。國民黨高層,包含黨中央與地方首長,全是「太平官」,完全沒意識到革命以求生的必要性,有的只是得過且過的惰性,此其二。

只有罷免能最大程度凸顯綠營的下作,藍營的無能,以及白營的不足。當賴清德的司法獠牙咬到國民黨臺北市黨部後,倒閣議題再起,足證只有罷免能讓所有「太平官」動起來,包含那些同樣心存僥倖的立委。

因此,所有反罷免的論者,都省省吧,恰恰是這些論點,給予太平官們不作爲的藉口,以致現在藍營陷入危局。近十年來,類似戲碼上演過無數次了。

倒閣議題打一開始就掉入利弊權衡的陷阱,在野陣營算東算西,瞻前顧後,時間都被消耗在無效的權力計算上。說到底,就是怯於行動,拿些似是而非的理由逃避革命,放棄鬥爭。

當刀架到你脖子上時,容或有點必要考慮反抗與否的利弊,但當刀砍到你身上時,就只剩三種直覺選項:逃跑,求饒,反擊。逃跑與求饒在臺灣政治體制下,就是死路一條,因此實際上,只有反擊一個選項。

當反擊是唯一選項,思慮就得集中在「武器最大化」上,倒閣就是增加鬥爭武器,提高勝率,我就不明白,有什麼好顧慮的?

反倒閣者質疑「倒閣目的」,這題最簡單,倒閣的目的就是藉由重選,爭取罷免賴清德的席次。在野席次2/3不可能?目標與可能性在策略層面是可以脫鉤的,覺得不可能,就不產生有效策略,不多想可能與否,就能催生新點子。

反倒閣者示警,如果倒閣成功,賴清德卻不解散國會,繼續罷免,那國民黨只能二擇一?兩個擂臺都要上,弱者若還怕太忙,沒上擂臺就輸一半了。罷免就是要提醒弱者,你得夙夜匪懈地忙着活下去。

反倒閣者害怕,不必擔心罷免的柯黨,缺乏倒閣動力,甚至,倒閣等於自己也要重選。這題也簡單,藍營禮讓些區域立委席次給白營,柯黨就有動力上擂臺。要友黨幫忙罷免,不如讓友黨爲利益而積極參與。毛要長齊,柯黨得有區域立委席次。

罷免與重選的最大區別,就是中間選票,藍營既然自知基本盤不如綠營,就應押寶重選,將中間選民拉入戰局。即便中間選民還是傾向不投票,至少綠營會有所顧忌,司法鬥爭不敢太下作。

因爲川普的關係,大環境其實對執政黨非常不利,大面積人民認爲賴清德會出賣臺灣利益,在野黨只要操作得宜,民氣可用。今天,在野黨不敢炒作川普議題是跪美心態使然,四大公投的慘敗,就敗在公子朱不敢反萊豬。

給一個跪美的太平官當主席,國民黨今天的窘境毫不令人意外,罷免戰喪失先機,倒閣案瞻前顧後,如果不是因爲賴清德夠殘暴,這個太平官還在睡大覺。

你不倒閣,閣就倒你,毛澤東的名言端出來吧——要打多久就打多久,打到完全勝利爲止。(作者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