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非信仰問題 童子賢:應理性、科學評估核能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出席能源永續論壇致詞表示,能源政策關係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並非單純的擁核或反核選擇。記者林莉/攝影
隨着臺灣經濟穩健發展,及AI、半導體產業快速成長,對電力需求急遽攀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出席能源永續論壇致詞表示,能源政策關係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並非單純的擁核或反核選擇,另外,核能應被視爲科學、理性問題,而非信仰問題。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今天舉辦「能源永續論壇」,邀請產官學政各界人士,共同關注全球新能源趨勢,針對臺灣能源轉型進行探討。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伯元表示,能源是大家關心的議題,過去核一、核二已經除役,今年5月也將迎來核三廠二號機除役,用電缺口將擴大,而核能發展日新月異,有許多國家已將核能定義爲綠能,臺灣能源政策應如何因應,值得大家討論。
童子賢致詞表示,能源政策關係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並非單純的擁核或反核選擇。
他說,能源支出是國家重大財政項目,往往高於國防預算數倍,且電力產業產值高達6兆美元,遠超汽車與半導體產業,顯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核能應被視爲科學問題,而非信仰問題,應以理性態度評估其安全性與可行性。童子賢說,全球能源政策的發展受到過去事件影響,如1973年石油危機,及歷次核災。雖然日本廣島核災嚴重,但從2015年也逐步恢復核電,目標至2030年提升至22%;瑞典、瑞士等國近期也修改原有核能政策,將使用年限從原先的40年,調整爲40年限,逐年安檢若安全便持續沿用。
童子賢指出,臺灣應關注全球能源趨勢,理性探討未來選擇,確保國家產業競爭力與民生髮展。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臺灣能源轉型刻不容緩,政府將持續廣納各界意見,推動多元綠能與深度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確保穩定供電。
郭智輝說,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趨勢下,臺灣以減碳爲優先,淨零爲目標,積極發展離岸風電、太陽光電,並同步佈局地熱、水力、氫能、生質能與海洋能等前瞻技術,以提升自主能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