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建社宅有望納BOT、地上權混合模式 計畫報政院討論中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邀請內政部長劉世芳(右)率同所屬部會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答詢。記者許正宏/攝影
國民黨立委牛煦庭今質詢,指內政部以社會福利爲核心的住宅政策,應轉換思考成「可負擔住宅」,並舉新加坡組屋政策,讓年輕人敢婚敢生。國土署長吳欣修說,直接興辦社宅部分,除地上權混合社宅模式外,也朝BOT概念,讓民間興辦、經營,這些報院的計劃都有討論。
牛煦庭今在內政委員會質詢,9月住宅租金指數109.27,年增2.14%,連7個月達到108以上,顯然租屋負擔過高;此外,今年第一季全國平均房貸負擔率達44.53%,比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52%,六都更高達50.88%,依世界銀行標準,房貸負擔率超過30%不合理,超過50%的壓力,對六都民衆而言更加沉重。
牛煦庭舉例,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主導的組屋政策,明確規範家庭優先、單身者須滿35歲才能申請,且僅能申請二手,持有者僅持有地上權,並設定五年閉鎖期,購買者也需符合組屋申請條件資格,使用期滿歸還政府,政府再看是否更新補償、重建,制度完整有配套,臺灣應思考脫離社會福利的思維。
國土署長吳欣修答詢說,新加坡跟臺灣不一樣在於,他們有97%是國有地,土地是國有的,纔可以發展類似用地上權的作法,且新加坡從1965年左右開始全力發展,所以目前數量足夠支應,甚至已經進到第二輪都更,纔可以不斷輪替買賣。
吳欣修說,以臺灣來講地上權也剛起步十多年,加上國有地不多,要達成這樣輪替模式有困難,但是未來在社會住宅興建上面,或許可以用這樣方式混合搭配,這也是國土署研議方向之一。
吳欣修認爲,房地產市場接下來空屋率會一直創新高,因爲近年出來的房子非常多,他們鼓勵更多房子釋出做出租宅,比如包租代管已經上調標準,希望從另外一個角度擴充。至於直接興辦社宅部分,除地上權混合模式,也會朝BOT概念,讓民間興辦、經營,這些都已經有在草擬一些方向,政院若定調會盡早對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