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築牢清明防火屏障
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4日電 題:內蒙古築牢清明防火屏障
新華社記者趙澤輝
清明節一早,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還籠罩在朦朧的晨霧中。內蒙古森工集團阿里河森工公司應急事務中心森林消防大隊隊長劉貫傑已帶領隊員在一處公墓開始巡查。
他手持對講機,望向祭祀羣衆說道:“第三組注意,立刻排查火源隱患。”劉貫傑說,經過多年持續宣傳,大家已經逐步轉變祭祀觀念,更願意用鮮花、絲帶代替燒紙來寄託對逝者的哀思,但劉貫傑仍不敢鬆懈。
“在清明前兩天,就陸續有羣衆前往公墓進行祭祀活動,清明當天迎來祭祀高峰。爲此,我們已提前在阿里河鎮周邊公墓部署機動力量,確保一旦發現火情迅速處置。”阿里河森工公司應急事務中心黨總支書記趙宏表示,當前公司森林消防大隊和各單位保持24小時待命狀態。
阿里河森工公司安排專業撲火隊伍和基層半專業撲火隊伍分片包乾,對生態功能區內的墓地和主要入山路口實施網格化巡護和管控。隊員們攜帶風力滅火機、割灌機、水槍等裝備,採取“定點駐守+機動巡查”模式,確保火源管控工作實現無死角、全覆蓋。
在公司北大橋防火檢查站,值守人員邵靜峰和張旭明正對入山車輛逐一檢查:“請出示防火通行證,掃描防火二維碼,車輛必須安裝防火罩。”登記間隙,他們遞上宣傳單耐心提醒:“焚香燒紙不僅危險,還可能觸犯法律,咱們用鮮花寄託哀思更安心。”
這個每班僅有2人輪值的檢查站,日均排查車輛200餘臺次。工作人員嚴格落實“掃碼登記、火種收繳、證件覈驗”三重防線,確保火源“零入山”。
這樣的場景,正是內蒙古全力應對清明節防火的縮影。隨着祭祀、踏青活動激增,加之氣溫回升、風力加大,森林草原火險等級持續攀升。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全員全時保持三級戰備狀態,在清明節前後計劃動用1200餘人、50餘支執勤分隊、190餘臺車輛,在區內外172處重點林區和景區開展防火專項行動。
“防火不僅是應急任務,更是生態保衛戰。”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負責人表示,當前已組織人員對區內外30餘處重點高危火險區實施靠前駐防,全力防範應對嚴峻的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形勢。
與此同時,內蒙古各地也在採取行動築牢防火防線。鄂爾多斯市林草局聯合相關部門分析風險等級,落實部門責任,並在全市主要收費站滾動播放防火公益廣告;赤峰市相關部門及人員對防火重點區域連續跟進蹲守,及時清理林邊、路邊、地邊的可燃物;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森林消防大隊則走進商場,通過有獎問答普及滅火知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