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重拳整治毀林毀草行爲擰緊生態安全閥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日電(記者連振)在各地積極植樹、護綠之際,內蒙古自治區相關部門曝光毀林毀草典型案例,基層以案釋法宣講毀林毀草的法律後果、生態危害及舉報途徑,以法治力量守護森林草原資源,擰緊生態保護安全閥。
爲切實保護好林草資源,“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先後開展多項專項行動,累計查處毀林毀草等問題5萬餘個,恢復林草植被100餘萬畝,追損挽損超28億元。
今年3月,自治區黨委、政府謀劃開展毀林毀草違規違法行爲集中整治工作,全區各地多部門齊抓共管、重拳出擊。目前,全區提取4期變化圖斑4321個、面積21.68萬畝,自查初步確定的疑似違法違規問題圖斑704個,已立行立改145個、面積884.82畝。公安部門破獲毀林毀草刑事案件641起,採取強制措施685人,查處行政案件957起,行政處罰957人,形成打擊遏制毀林毀草行爲的強大聲勢。
呼倫貝爾市阿榮旗三岔河鎮居民金某某在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的情況下,於2020年開始擅自在三岔河鎮非法開墾林地並種植農作物,數量較大,致使林地大量毀壞。4月20日,金某某被阿榮旗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目前,內蒙古各地累計發佈典型案例193個、接收投訴舉報線索325條,發送短信300餘萬條,發放宣傳品5.5萬份,製作推送宣傳動畫、鏈接、微視頻150餘個。
近年來,內蒙古着力加強生態建設、保護力度,草原植被蓋度近50%,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減少6000多萬畝,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