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以大數據爲“引擎”,驅動教育教學提質

走進內蒙古包頭市第九十三中學的校園,大數據學情畫像、智學網精準剖析、教師依託智能系統開展教研活動呈現眼前……課前,教師依據數據分析精準聚焦班級共性問題備課,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課後,佈置個性化作業,讓學生對高頻錯題進行鞏固練習。“大數據系統提供的各類數據,可以讓教師精準教學更有依據,課堂教學針對性更強。”包頭市第九十三中校長劉高峰說。

爲驅動教育教學改革駛入“精準”快車道,包頭市青山區積極引入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在全區多所學校全面鋪開應用,通過全方位採集教學數據,爲每個學生勾勒出獨一無二的學情畫像,讓教師能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薄弱環節。教師的教學決策有了堅實的數據支撐,有助於教學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以紙爲媒,青山區還將大數據優勢延伸到學生練習的“最後一公里”,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專屬學習“秘籍”——個性化學習手冊應運而生。包頭市第四中學爲學生量身定製多學科個性化學習手冊,涵蓋多種訓練板塊,精準定位薄弱環節。包頭市第八十一中學則是將手冊與考試結合,考試後相關錯題、錯因分析及變式訓練以活頁形式及時送達學生手中,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練習環節變得特別高效,聽課就省勁兒多了!”包頭市第四中學學生苗譯晗說,“通過個性化學習手冊,現在我能迅速瞭解自己在各學科中的薄弱環節。”

在青山教育佈局中,多學校協同發力,共同推動精準教學發展成爲青山區精準教學的一大亮點。2024年,包頭市第八十一中學、第九十三中學、第四中學依託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開展各類考試79次、教師在線組卷1262次、交付教師手冊206份、生成個性化學習手冊學生手冊8228份,大大減少了學生的無效練習,顯著提高了學習效率。

爲了更好發揮教師在教育變革中的關鍵作用,青山區還積極搭建交流平臺,組織精準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讓教師展示學科探索成果與應用成效,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推動大數據與教學深度融合。

青山區教育局局長吳生強表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教師要積極擁抱技術,將其融入教學各環節,聚焦學生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特約通訊員 蘇勤 通訊員 郝慧珍)

作者:蘇勤 郝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