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公交依託AI賦能 精準迴應多元需求
日前,交通運輸部發布的《6月城市公共汽車運營服務情況通報》顯示,南寧市多元化公交線路數量增長21%,增長率居全國首位。
今年以來,南寧市以AI爲驅動公交行業變革的核心引擎,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城市公交”深度融合,將科技創新深植於提升市民出行品質的土壤中。南寧市交通運輸局通過構建城市公共交通的“智慧心臟”——全域數字化出行平臺,整合全市公交、地鐵、BRT等多元交通的實時數據,對接城市交通大腦和地圖服務平臺,爲市民提供精準的出行規劃、實時到站信息和無感支付等,讓每一次出行都高效無憂。
AI賦能 形成智慧出行生態圈
“一碼通城”智慧出行生態圈的形成正是AI賦能的典範。僅憑一個二維碼,市民即可在地鐵、公交、BRT間無縫換乘,同時享受票價優惠。據統計,這一智慧出行生態已吸引140萬用戶,累計服務超1677萬人次。
“需求響應式公交”——“的巴”服務顛覆了傳統公交模式。如南寧於2024年在相思湖高校片區試點推出“的巴”(區域響應式網約定製公交)服務。市民可以通過App預約,後臺AI調度系統實時分析需求、計算最優路徑並智能派車,精準滿足個性化出行需求。該模式以“不定點、不定線”高度靈活形態,實現從“人找車”到“車找人”的轉變。據悉,初期試運行區域日均服務訂單超500單、高峰期訂單超1000單。這一背後運轉的“智慧公交大腦”平臺,充分展現了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本地化深度應用,將運營管理提升至“數據驅動+AI決策”的新高度。
“智慧公交大腦”平臺構建了專業知識庫,實現車輛核心部件智能運維與健康監測,併爲線網動態優化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南寧市交通運輸局正深化該大模型在出行需求分析、多模式調度優化、自動駕駛仿真等前沿場景的應用。
多元服務 AI溫度觸達城市末梢
在AI賦能的基礎上,南寧公交的服務觸角延伸至城市每一個角落,精準迴應多元需求。
南寧市交通運輸局依託智慧化平臺構建多層次、精細化的定製公交服務體系。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計開通各類定製公交線路292條,日均服務超8萬乘次,覆蓋通勤圈、社區微循環、大型企業集中區、旅遊景點接駁等場景。南寧公交的多元服務飽含民生溫度:“銀髮暢行”品牌對18條骨幹線路進行了全面無障礙升級,低地板車輛、增設愛心專座、大字號提示屏讓老人出行更從容;創新推出的“地鐵快巴”以高頻次、短距離、快週轉、準點可靠等特點,快速接駁打通“最後一公里”,乘客耗時減少10至15分鐘;開往郊區的“菜籃子”專線以80%以上的上座率,爲菜農降低進城銷售成本,暢通城鄉流通“血脈”;28條“公交+文旅”特色線路,如壯族風情專線、賞花專線,讓公交成爲流動的城市文化名片。
當AI的智慧引擎注入公共交通的龐大網絡,南寧這座城市的車輪正以智能化與多元化,承載着市民對便捷、舒適、綠色出行的嚮往,駛向更可持續的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城市公交’核心戰略,在更高起點、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推動智慧公交迭代發展。”南寧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朱超表示,下一步,該局將充分發揮南寧作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前沿的區位和政策優勢,積極探索與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重點夥伴國家在智慧交通標準互認、技術交流、項目合作、人才培訓、數據共享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打造面向東盟的智慧交通技術展示與交流中心,舉辦“中國—東盟智慧交通發展論壇”,輸出“南寧方案”,共享發展紅利,爲建設更爲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南寧智慧”和“南寧力量”。(記者盧麗婷 實習生李曉燕)
來源:南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