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關懷專線擴大服務 不再侷限家暴等特定議題
傳統觀念讓男兒有「累」不輕「談」,衛福部續推「男性關懷專線」,今年8月底起再擴大,從過去以家庭困擾或疑似家暴情事爲主,現在舉凡職場霸凌、就醫等疑難雜症都可來電。
衛生福利部統計去年國人10大死因,自殺時隔14年重回榜內,且男性自殺死亡率爲每10萬人22.2人,是女性的1.8倍。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柏熹今天出席「心理健康急救方案」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指出,雖然推出各種方案如面對面諮商支持等,但男性使用率都是女性的一半以下。
爲了讓全國男性有訴說心事與討論其困擾的管道,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在2004年6月23日設立。陳柏熹說,近3年(2021至2023年)平均每年進線約7500通,但因主要以家庭困擾或疑似家暴情事爲主,有時會出現人力閒置或分流不足的狀況。
陳柏熹表示,衛福部持續監測相關數據發現,現在年齡已經不是最關鍵因子,男性從青少年到老人的通報率都很低,通報率高不代表有問題,而是有被辨識出來,因此通報率高反而死亡率低,因此開始思考如何鼓勵男性朋友使用資源。
衛福部自8月底擴大男性關懷專線服務範圍。陳柏熹說明前後差異在於,原先僅處理家庭暴力等特定議題,現在只要有心理困擾,不論是職場人際、霸凌、憂鬱、感情、就醫等問題,都能撥打專線,由專業人員提供協談並進行分流,協助銜接後續資源。
陳柏熹表示,這次同時與1925安心專線整合,可依需求彈性分流,不僅提升話務量能,也能減緩1925在下班或深夜時段的「塞車」壓力,盼能讓更多男性願意主動求助,並在必要時轉介法律或專業服務。
除了專線服務,衛福部也啓動「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劃」。陳柏熹說,2025年至2030年間,6年總預算逾新臺幣50億元,除強化精神疾病治療、藥酒癮戒治、司法精神醫療與加害人矯治,其中最核心的目標就是推動心理健康促進,全面提升國人心理素質與韌性。
陳柏熹說,目前已着手整合不同資料庫,未來規劃導入大數據與AI工具,建立心理健康風險模型,預測高風險族羣並及早介入,打造更有韌性的健康社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