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逃零售業價格戰!IKEA在陸將投入6.9億銷售「更低價產品」

宜家(IKEA)中國2日舉行2026財年啓動會,宣佈計劃於大陸市場投入人民幣1.6億元(約新臺幣6.9億元),以推進銷售「更低價格產品」。路透

大陸零售業價格戰比拚愈發激烈,大型國際家居品牌宜家(IKEA)也捲入。宜家中國2日舉行2026財年啓動會,正式推出全新本土化品牌定位,計劃於大陸市場投入人民幣1.6億元(約新臺幣6.9億元),以推進銷售「更低價格產品」。

陸媒《第一財經》報導,宜家中國表示,在2026財年,將啓用全新品牌定位「家給生活更多」。新財年裡,擬推出超過1,600件傢俱及家居新品、23個新品系列等。並計劃在新財年投入1.6億元,聚焦和推廣150款「更低價格產品」,其中70%的投資,將集中在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暢銷產品上。

報導指,過去2個財年,宜家中國已累計投資人民幣6.73億元(約新臺幣28.9億元)推出更多「更低價格產品」。

與此同時,宜家在大陸推出的「小店」項目,也將在新財年陸續擴張。「小店」是指門市面積僅數百平方公尺的「宜家設計訂購中心」,是比標準商場規模更小、更社區化的實體門店,提供個性化設計服務。

此前「小店」項目已經在深圳開設門市,宜家中國計劃於新財年在更多城市開設該業態小店。此外,「數字化」(數位化)也是宜家在新財年的一大策略。

報導指出,如今大陸零售市場競爭激烈,更高「性價比」和更平價的商品成爲商家競爭焦點,無論是山姆會員商店不斷改善供應鏈,或是盒馬關閉所有「X會員店」,都反映大陸的零售市場對商品價格比拚正在升級。

數據分析平臺「GeoQ智圖」盤點2025年上半年9大典型連鎖零售細分行業的發展情況,其中5個細分行業門店整體規模「收縮」,包括連鎖超市、連鎖美妝、連鎖服裝、奢侈品和珠寶首飾。業界認爲,實體零售店今後要更注重商品的差異化和價格的調整。

而隨着數字化、智慧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消費者開始轉向碎片化、即時化的消費模式,更追求無縫銜接、高度互補的全渠道購物體驗。因此一些即時零售新業態和商家又積極搶進零售市場,業界認爲,未來零售市場的競爭將更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