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3.4%的豐富價值

徐向東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佈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4%,延續較快增長勢頭;數字產品製造業、數字技術應用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和11.6%,數實融合持續深化。

高技術產業是指研發投入大、產品附加值高、國際市場前景良好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具備智力性、創新性、戰略性和資源消耗少等特點。今年一季度我國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延續快速增長勢頭,反映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彰顯創新動能澎湃。

一季度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3.4%,這是科技創新“闖”出來的。今天的中國,一分鐘,手機地圖導航中的北斗定位服務平均會使用4.2億次,這背後是北斗產業鏈和供應鏈已經實現億級量產規模。一分鐘,光伏產業園可以生產太陽能電池片超過1萬片,這背後是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爲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組件。中國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齊頭並進,紮實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技術產業日益成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中國堅持以科技創新爲牽引,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有效破解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供求矛盾,更好地把科技力量轉化爲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中國堅持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加速推動高技術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釋放出向前發展新動能。

一季度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3.4%,這是研發投入“促”出來的。研發投入決定科技產出,研發投入強度體現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2024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爲36130億元,同比增長8.3%。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68%,比上年提高0.10個百分點,再創新高。2024年,各級財政部門加大支出強度,其中科學技術支出11505億元,增長5.7%。“十四五”以來,我國研發投入強度不斷加大,達到並超越了7%的預期增長目標,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厚蓄動能,成爲高質量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的堅實支撐。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多項“卡脖子”技術被攻克,一系列標誌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持續增強。中國用實際行動表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堅定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在世界科技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季度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3.4%,這是人才隊伍“拼”出來的。今年春節前後,宇樹機器人驚豔“亮相”、DeepSeek引領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潮流……高水平創新成果競相涌現,背後是高水平人才隊伍的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中最爲關鍵的因素。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目前,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經過多年建設和投入,我國已是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人才資源、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基礎教育能力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這爲我們推動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攻克“卡脖子”難題,發展高技術產業提供了強大保障。

高技術產業,向“高”攀登不止步。要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輪驅動,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爲現實生產力,利用新技術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更好推動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