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設美國農產品專責窗口 農民剉! 專家:小心川普食言

南韓農民憂心美國蘋果進口恐衝擊市場。(圖/路透社)

南韓政府日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成功將關稅稅率從25%下調至15%。白宮方面宣稱,南韓將全面開放包括農產品等市場。南韓政府雖強調不會開放稻米及牛肉市場,試圖平息國內批評聲浪,但據韓媒報導,其他農產品的進口事宜已經在籌備當中。據瞭解,韓美兩國政府目前正在商議設立專責的窗口,處理美國生產的蘋果、梨等蔬果類商品的進口審批流程。

據南韓《朝鮮日報》報導,5日由南韓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主持的「成長戰略特別工作小組」首次會議上宣佈,基於關稅談判的結果,決定加強兩國在進口美國水果蔬菜衛生手續方面的合作。而據《朝鮮日報》的採訪,加強合作的計劃中,包括設立一個專門負責美國水果蔬菜新進口審批的「美國專責窗口」(US Desk)。但南韓政府相關人士透露,不會成立單獨的機構,而是指派專人負責這項任務。

報導中指出,儘管2012年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取消了關稅壁壘,但南韓仍繼續透過進口審批程序管控美國蔬果的進口。目前,美國蔬果在進入南韓之前,必須通過多達8個階段的進口風險分析程序。目前約有十多種產品正在接受此程序。隨着美國專責窗口的設立,預計開放美國蔬果進口的步伐將加快。

在韓美關稅談判中,農產品市場是否開放一直是最敏感的爭議焦點。南韓政府在公佈談判結果時曾表示,不僅是稻米與牛肉等品項,也不會對任何農產品進一步開放市場。然而,有批評聲音指出,專責窗口的設立,實際上是在蔬果類進口方面,啓動了一種漸進式的市場開放。

報導中指出,如果能夠迅速推進進口風險分析程序,預計美國農產品中的蘋果將是最大受益者。早在1993年,美國就曾要求南韓允許進口蘋果。時隔32年,美國產蘋果仍然停留在8個審批階段中的第2階段。南韓爲了保護果農,一直儘可能地推遲進口,而美國則認爲與牛肉或檸檬等相比,蘋果的出口並不那麼急迫。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相關人士直言,一直以來,蘋果在美國所設定的優先順序中都落在了後面。

美國目前向南韓出口的蔬果,大部分是南韓農民反對力度較小的品種。光是去年一年,南韓就進口了價值3775萬3900美元(約新臺幣11.4億元)的檸檬,而去年南韓國內的產量僅有636噸。柑橘和酪梨等也是南韓國內不怎麼種植的作物。

不過預計南韓農民的反對聲浪將會愈演愈烈。儘管一些分析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蘋果等蔬果實際進口需要多長時間,但有貿易專家指出,川普總統任期內確保蔬果進口的壓力可能會加劇,甚至可能推翻原有的關稅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