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丨市委書記帶隊招商,佛山爲何錨定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產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趙曉晨 實習生龐卓詠、葉雅伊 佛山報道

新年伊始,佛山掀起新一輪招商攻勢,不僅規格高、規模大,而且速度快:全市組建198支招商小分隊,2月期間拜訪對接335家重點企業,組織開展14場產業鏈專題招商活動。其中,市委書記唐屹峰帶隊北上拜訪了中國電氣裝備集團,雙方透露出開展相關合作意向,新型電力裝備成爲佛山新春大招商的突破重點之一。

今年1月6日召開的佛山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明確,瞄準新型電力系統裝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儲能、半導體芯片、新型顯示、醫藥健康、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力突破。新型電力系統裝備被提到重要位置。

而在過去兩個月裡,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產業成爲佛山熱詞。

正泰集團投資50億元的華南智能集成配電產業基地及總部項目落地佛山南海丹竈鎮,計劃生產高壓、特高壓及新能源智能電力裝備。這是佛山新年首個大型製造業項目;佛山五區動作頻頻,南海區發佈千億電力裝備集羣方案,提出建設“一院一中心兩園多載體”的產業生態;三水區迎來新型儲能和電力裝備領域3個重大項目接連簽約;高明區富灣湖能源電力設備產業園被列爲高明荷城衝刺“千億鎮街”的核心載體。

事實上,“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產業”並不是珠三角城市所熟悉的產業,爲何會成爲佛山新興產業佈局的C位?業內人士認爲,佛山押注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產業,既是基於自身的產業優勢,也是產業突圍的新線索。當“雙碳”目標倒逼高耗能產業轉型,佛山或將憑藉自身強大的製造實力與產業集羣優勢,在這場全球新興產業的角逐中拔得頭籌,重塑產業格局。

“務實主義”

在“廣東第三城”的光環下,佛山正經歷一場靜默的轉型陣痛。

2024年,佛山GDP增速在27個萬億城市中滑至末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16.2%,傢俱、陶瓷等支柱傳統產業出口下降均超過20%。

反思之後,佛山各級政府已形成共識:產業結構不夠優化,傳統產業佔比過高,新興產業還處於起步培育階段,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鉅。

如何不割裂傳統產業根基,而是通過技術賦能實現現有優勢優化,在新質生產力領域培育增量空間?佛山押注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產業,正是一種“務實主義”的體現。

從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的適配性來看,該產業兼具“高端裝備製造”與“綠色能源技術”屬性,既能承接佛山機械裝備、金屬加工等優勢,又符合碳中和目標下的產業升級方向。

同時,“新主官”的履歷表透露出關鍵線索:佛山市委書記唐屹峰曾在國家電網系統深耕二十餘年,更能精準把握電力裝備產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2025年新春,他帶隊北上拜訪中國電氣裝備集團,雙方透露出開展相關合作意向,新型電力裝備成爲佛山新春大招商的突破重點之一。

剖析佛山產業版圖,佛山是全國唯一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也是工業用電量常年高居全國地級市前列的“用電大戶”。2024年佛山全社會用電量超過850億千瓦時,增長5%以上。智改數轉的過程中,電網用戶側的工業企業對電力數據分析、環境監測、非標自動化設備的組裝裝配需求將越來越高,龐大市場空間正在顯現。

同時,佛山製造業積澱多年,培養了大量在機械設計、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等方面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爲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將視野擴展至粵港澳大灣區。2024年,廣東省新能源產業集羣實現營業收入11163.18億元。按照廣東省能源“十四五”規劃,2025年省內電力裝機將達到2.38億千瓦。

電力行業是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領域。目前,廣東全省層面雖涌現出比亞迪、億緯鋰能等新能源龍頭,但在智能輸變電、配電等關鍵環節尚未形成具備主導優勢的城市。佛山此時落子新型電力裝備,好比在用電大省的心臟位置安裝了一臺“變壓器”,既承接珠三角龐大的綠電需求,又爲自身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找到新出口。

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看來,佛山佈局智能電網、新型電力裝備等戰略新興領域,可有效破解傳統高耗能產業碳排放強度偏高的矛盾。佛山不僅能依靠低碳技術供給能力,爲區域製造業碳達峰提供底層技術支撐,還可借力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調整窗口期,搶佔新能源併網、需求側響應等新興市場,最終實現環境效益與產業競爭力的協同進化。

廣東中鵬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盧奕誠表示,隨着各類分佈式電源和直流負荷在配電網中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傳統配電網在可靠性、適用性、可控性等方面均面臨着挑戰,爲新型電力裝備帶來發展機遇,“佛山區位優勢顯著,市場輻射範圍廣,能夠快速響應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市場需求”。

“應用場景+製造基因”的雙重賦能,或將在輸變電設備智能化、用戶側儲能等賽道爲佛山開闢新的增長極。

“園區+國資”重構產業版圖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明確:通過5至8年時間,電力裝備供給結構顯著改善,保障電網輸配效率明顯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及示範應用不斷加快,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放眼全國,當保定靠着保變電氣把持特高壓市場,常州借比亞迪、寧德時代卡位儲能賽道,南京領跑全國智能電網,佛山該如何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突圍路徑?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佛山將籌碼押在了“園區”與“國資”兩個關鍵詞上:多項政策文件“點名”富灣湖能源電力設備產業園、獅山電力設備智造新材料產業園、丹竈新型電力裝備智造園等園區;佛山控股集團宣佈構建“一總部一中心一園區”格局,攜電網、電廠資源入場佈局;南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約12億元,建設南海控股智慧電力設備智造產業園。

種種舉措背後,是佛山對自身家底的清醒認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目前佛山擁有電子設備相關企業超4000家,電力設備相關領域規上企業超400家,2024年全市電力設備產業領域規上工業增加值超百億元。

從區域來看,南海區匯聚了943家電力設備相關企業,其中“四上”企業186家,高新技術企業124家;高明區近三年集中落地18個能源裝備項目,總投資超77億元;三水區集聚30餘家電力設備製造規上企業,產業總規模接近200億元。

不過,佛山電力設備企業整體分佈比較分散。有以順特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爲代表的變壓器領域龍頭企業,也涌現出多家專注研發創新、年營收超過5億元的“後起之秀”。比如,中鵬電氣成立國內首家耐高溫節能電力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下行業內多個“首創”來構築技術“護城河”。

但更多中小型企業仍困於中低端通用設備紅海,技術壁壘低、同質化競爭激烈。受限於產業特殊性,在風電、特高壓等高端領域,佛山尚未出現龍頭企業。

佛山選擇這兩個關鍵詞,最大的目的正是爲了發揮組團優勢,讓上下游企業聯繫更緊密、開展更加深度的合作,借“串珠成鏈”破題。

園區化發展,能讓中小企業借產業鏈分工快速成長;國資國企的深度介入,既能嫁接電網改造的實際需求,又可破解民營企業“不敢投高端”的困局。佛山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應統公開表示,今年佛控集團將圍繞佛山優勢產業的上游和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電力裝備等方向,精準投資併購,以資本的力量爲佛山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這種模式與南京新型電力裝備集羣的發展邏輯形成呼應。南京之所以能夠入選“國家隊”,除了有龍頭企業引領之外,很大原因歸結於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對接,讓龍頭企業的本地配套率達到80%以上,也促進了集羣產業鏈上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佛山本土的成功經驗同樣印證了這種路徑的有效性。昔日,美的、格蘭仕、萬和電氣等家電龍頭帶動順德家電產業形成高度協同的產業生態,實現80%以上零部件在50公里半徑內高效配套;衆陶聯勇闖“無人區”搭建數據平臺幫助陶瓷企業實現降本獲客。

以電力裝備產業上游原材料爲例,盧奕誠建議,銅、硅鋼材等原材料成本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顯著。若能通過集中採購機制形成規模優勢,佛山衆多電力裝備企業將獲得更大的成本管控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佛山或許尚未擁有超百億規模的“單打冠軍”,但它的產業發展路徑逐漸清晰:通過園區經濟重構製造要素配置,藉助國資平臺對衝市場不確定性,依託應用場景加速技術升級。這種組合優勢正爲下一個以“佛山智造”享譽的千億集羣出現積蓄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