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佛山代表、委員爲何力挺“銀髮經濟”?製造基礎可快速接軌適老創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趙曉晨 實習生龐卓詠 侯若琳 佛山報道

人口老齡化浪潮加速奔涌。據測算, 2035年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佔比升至30%,相當於每3人中即有1位老年人。隨着我國老年消費羣體不斷擴大,老年多元化消費需求加速釋放,銀髮經濟正成爲經濟發展新引擎。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爲12.0萬億元,同比增長16.50%。預計到2035年,我國銀髮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佔同期GDP比重約爲10%。

在此背景下,有多個城市把“銀髮經濟”明確列入2025年工作目標之中。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2025佛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發展銀髮經濟,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和推廣,優化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等。

整體來看,佛山泛家居產業佔全國七成,生物醫藥與健康、醫療器械產業產值位列廣東省前三,康復輔具類用品年產值和出口量約佔全國50%,牙種植體、牙科椅等國際市場佔有率超60%。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佛山老年用品相關企業已超千家,主體生產老年用品企業共有84家,主要分佈在南海區、順德區和三水區。

同樣在佛山兩會上,銀髮經濟成爲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焦點之一。多位代表委員建議,佛山需強化適老產品供給與服務體系建設,比如加大針對智能家居適老化改造、康養輔具技術升級等細分領域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速科技成果向適老化產品的轉化應用等。

製造業基因帶來銀髮經濟新勢能

銀髮經濟涵蓋老年人衣、食、住、行、遊、購、娛、醫等領域,適老產品是其中重要一環。多位代表委員都指出,佛山的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在規模經濟、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核心優勢爲銀髮經濟提供了支撐,特別是在居所適老化改造、智慧健康養老、康復輔具等細分領域。

目前佛山也涌現出數家在全國範圍內都頗具影響力的企業,如連續五年入選中國醫療器械康復保健類出口十強的凱洋醫療、“柺杖大王”順康達醫療等。但目前佛山絕大多數老年用品企業主要是從傳統制造業衍生而來,涉老企業衆多,但規模不大,絕大多數企業年產值不到1億元,且缺少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以及行業協會的凝聚推動,產業發展整體呈現出“多、小、散”特點。

佛山該如何破局“多小散”困局,壯大銀髮經濟相關潛力產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觀察發現,佛山在家居、家用電器、醫療器械、機器人等方面都有非常雄厚的產業基礎,製造業龍頭牽引能夠爲佛山激活銀髮產業新動能。佛山市政協委員、農工黨佛山市委員會委員李利兵建議,佛山要大力支持家電、傢俱、陶瓷、服裝等領域龍頭企業利用自身科研力量和產業發展基礎,拓展延伸涉老高端產品。

佛山市人大代表、佛山市浩信偉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葉冬梅同樣表示,佛山可以立足製造業優勢重點培育智能家居、康復輔具等銀髮經濟核心品類,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適老性能與用戶體驗,推進智能製造在養老設備領域的深度應用,研發生產智能牀具、無障礙代步器械等高附加值產品,滿足老年人個性化生理需求。

同時,作爲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佛山在智能適老化改造領域具備先天優勢。去年年底,粵港澳(廣東)銀髮經濟產業園、老年友好社區好房子改造試點和粵港澳(廣東)銀髮經濟數智平臺三大項目在佛山順德揭牌,爲佛山抓住“新風口”打下基礎。

李利兵表示,佛山要利用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加快推進粵港澳(廣東)銀髮經濟產業園建設,加大產業園區招商引資力度。他同時建議佛山結合“以舊換新”行動,按照“政府補貼一點、企業讓利一點、家庭自付一點”的成本分擔機制,加快推出適合佛山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政策,讓消費端優先採購佛山本地企業適老化產品,讓適老化產品“看得到、摸得着、買的到”。

除了製造業優勢之外,佛山發展銀髮經濟的機遇還體現在產學研合作基礎上。“佛山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包括國家級科研平臺、多家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高新技術企業等,這些資源不僅能提供核心技術支撐,還能加速科技成果向適老化產品的轉化應用,形成從研發到量產的完整產業鏈。”佛山市人大代表、廣東高明產業創新研究院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張國明建議,佛山可以通過產學研合作加大對智能健康設備領域的研發、創新及應用。

還需強化銀髮經濟服務體系建設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銀髮經濟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增加,2024年共註冊8.24萬家銀髮經濟相關企業,創近十年註冊量新高;截至2月13日,2025年我國已註冊超6000家相關企業。

而在行業分佈上,銀髮經濟相關現存企業中,歸屬衛生和社會工作的企業最多,佔比21.1%,其次是歸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企業,佔比19.2%。值得注意的是,銀髮經濟服務供給的風口正加速打開,大數據分析顯示2024年旅遊列車中老年遊客佔比接近80%,成爲鐵路旅遊列車市場的主要客羣。

“銀髮經濟不僅包括產品和服務供給,也包括‘備老’,涉及‘衣食住行用、康養文旅服’等衆多領域。”在葉冬梅看來,佛山在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滿足方面短板較突出,一是養老服務人才短缺,特別是專業護理人員的缺乏;二是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三是養老服務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

對此,葉冬梅建議佛山加強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通過職業培訓和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專業人才進入養老行業,還要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設施的建設管理,推動養老服務創新。

行業研究指出,當前針對老年人的生活服務市場規模已經超越了傳統的養老服務,涵蓋適老化餐飲、美容美髮、沐浴、照護等多個細分領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不同年齡段需求差異顯著,比如50-60歲羣體更關注文化娛樂、繼續教育等精神消費,70歲以上羣體則聚焦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剛性需求。

李利兵表示,目前佛山銀髮經濟產業鏈主要集中在提供老年人生活護理服務、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在金融理財、教育培訓、文化旅遊等方面有涉足但相對較少,下游營銷與服務企業市場存在集中度低,產品品牌意識弱等問題。

服務模式創新方面,上海月星環球港打造“老年人迪士尼”的實踐能爲佛山提供有益借鑑。該商業體瞄準“銀髮”發力,通過設置愛心座椅、老年消費指導站等適老化設施,舉辦銀髮購物節等主題活動,以增進中老年人的社交和娛樂。

有代表建議,佛山可借鑑該模式實施“文旅+康養”雙驅動戰略,在祖廟、清暉園等文旅地標或者綜合商業體打造銀髮消費新場景,同時“精準供給”,針對“輕老人羣”(60-70歲)開發智能穿戴、文旅康養產品,面向“適老人羣”(70-80歲)完善居家適老化改造服務體系,針對“養老羣體”(80歲以上)構建醫養結合照護網絡。

養老服務與金融保險聯動創新也成爲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之一。葉冬梅建議佛山推動養老消費金融的相關創新實踐,比如推動商業養老保險針對全生命週期養老服務進行補充,“對於商業保險公司和商業保險客戶加大養老專業化服務知識宣傳普及,拓展銀髮經濟商保客戶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