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地方國資加速入局,深圳再設立20億併購基金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在國九條、併購六條等“政策暖風頻吹”背景下,併購基金設立“潮涌”。
近日,又一支併購基金成立。記者瞭解到,深圳市龍崗區與中銀資產、深圳市海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併購基金合作協議,推出“1個區級半盲池基金+N個專項CVC基金”雙輪驅動模式,設立深圳市首個20億元區級政府引導併購基金。
這也並非深圳今年首次設立併購基金,今年1月,中信資本公開宣佈其與險資合作新設40億元併購基金。同時,全國首個以併購基金爲主導的組織“深證併購基金聯盟”也在深成立。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多省市響應政策支持區域內企業進行併購重組,如上海市、深圳市、安徽省等單獨發文支持企業併購重組,三地均提及成立併購基金或通過政府引導基金支持併購重組;200餘家上市公司設立產業併購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國資加速入局併購重組市場,與上市公司一起成爲這輪併購基金設立的“主力軍”,一些省市還提出了優化國資股權基金考覈的包容性舉措。
“地方國資通過併購重組參與資本運作的活躍度持續提升,正成爲近期併購重組市場上的主導方。”興業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前11個月,由地方國企主導的併購重組案例涉及金額佔比大幅提升至40.7%。
深圳設立首支20億區級併購基金
深圳市首個20億元區級政府引導併購基金將投向何處?發揮哪些作用?
據龍崗金控有關負責人介紹,“區級併購基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採取直投+子基金方式運作,旨在通過資本運作支持企業併購重組,並支持上市公司發起設立專項CVC併購基金,橫向整合實現規模化發展,縱向整合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區域內資源整合促進產業集羣化建設。”
深證併購基金聯盟負責人也表示,“龍崗併購基金的‘先參後並’機制,可實現風險隔離,降低企業併購風險,大大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這支基金設立的政策背景是,2024年11月,深圳市發佈《深圳市推動併購重組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5-2027)(公開徵求意見稿)》提到,支持有能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開展企業風險投資(CVC),圍繞本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併購重組,拓寬上市公司與國資共同設立產業基金的覆蓋面。
近年,市場併購需求日益強烈。記者瞭解到,在深圳市這支20億元區級政府引導併購基金設立前,龍崗區企業服務中心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大部分龍崗上市公司表示希望通過併購強鏈補鏈、發展壯大,併購資金需求超百億元,部分公司已經在積極籌劃和推進併購業務,並希望藉助併購標的技術與客戶優勢做強主責主業,其中70%聚焦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
“我覺得整個華南、廣東併購機會更多,也會更多。Deep seek的火爆帶動了整個半導體產業、人工智能產業、機器人產業(投資、併購重組等)。”一位資深頭部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截至2024年12月19日,深圳上市公司2024年內首次公告的併購重組項目累計107餘單,完成項目的交易總價值超百億元。
地方國資加速入局,併購市場聚焦“硬科技”
除深圳外,在“併購六條”政策出臺後,多省市響應政策支持區域內企業進行併購重組,如上海市、深圳市、安徽省等單獨發文支持企業併購重組,三地也均提及成立併購基金或通過政府引導基金支持併購重組。
例如,上海市提出“加快培育集聚併購基金”,用好100億元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併購基金,設立1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併購基金。政府投資基金可以通過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方式參與併購基金出資,並適當讓利。“鏈主”企業通過企業風險投資(CVC)方式圍繞本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併購重組的,將CVC基金設立納入快速通道。
安徽省則提出大力發展參股型併購基金;佈局控股型併購基金;落實私募投資基金投資期限與重組取得股份的鎖定期限“反向掛鉤”機制;支持鏈主企業、上市公司發起參與併購重組基金設立。推動各類國家大基金落地安徽,鼓勵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參與設立併購重組基金等。
此外,爲提升國有資本參與併購的積極性,上海市與安徽省還提出了優化國資股權基金考覈的包容性舉措。如上海市提出“健全完善國資股權投資基金績效評價機制和容錯機制,注重基金整體業績和長期回報,在勤勉盡責的前提下,允許微利、虧損狀態的投資項目通過併購渠道退出,並免於相關責任追究”;安徽省提出“支持國有企業開展併購重組,完善考覈機制”。
記者梳理髮現,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南京、蘇州、成都等地均已相繼宣佈或發起設立併購基金,基金規模從幾十億到幾百億不等,主要投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硬科技”領域。
如今年3月,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專業醫療併購基金“北京亦莊康橋產業投資基金”正式成立;今年以來,蘇州正由蘇創投牽頭籌建的各類專項產業基金、人才基金等總規模近千億元,首批基金規模700億元,其中戰新強鏈併購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20億元。
“現在一些創新企業,符合新質生產力的企業,通過自身發展,可能短期之內達到盈利的壓力還是蠻大的。但是通過上市公司平臺,通過併購方式注入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直接助力這些企業發展,可能效果就非常好。”上述券商投行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產業整合成併購交易新趨勢
而產業整合是這一輪併購交易的新趨勢。
與十年前A股市場曾經掀起的“上市公司+PE”不同,本輪PE/VC參與上市公司併購的邏輯已經明顯改變,一村資本總經理於彤此前對媒體表示,“以往案例更多側重於市值管理,而當前這一輪併購重組更注重產業邏輯,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致力於將旗下產業進行整合,促進上市公司發展。”
“併購六條”也明確,要“鼓勵引導頭部上市公司立足主業,加大對產業鏈上市公司的整合”。Wind數據顯示,2024年首次披露的重大重組事項合計131單,剔除13單資產調整項目後,其中有58單是基於產業鏈橫縱向整合、戰略合作爲目的開展的重組,佔比接近五成。
上述券商投行人士也表示,“我們整個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在逐漸增加,而上市公司的質量良莠不齊。在這種背景下,通過併購方式來改善產業結構,提升整體產業佈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改善上市公司質量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而在企業端,從事AI基建的易信科技副總經理唐文剛此前向記者透露公司的併購思路,“希望相關上下游產業鏈能深度融合,至少實現‘1+1=3’的效果。”作爲企業方,他希望併購能帶來產業升級,具體到標的,該公司關注能進一步推廣公司自主研發產品銷量的產業鏈上下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