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IP面臨第二波侵權潮,光線影業打響維權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郭聰聰 北京報道

在熱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衝擊百億票房時,哪吒IP卻正在面臨第二波侵權潮。

在各大電商平臺與流媒體端,大量未經授權售賣哪吒IP相關美術作品及衍生周邊的現象層出不窮。實際上,自 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 1》)上映大獲成功後,哪吒 IP 就曾飽受侵權之苦,此次侵權潮可謂 “捲土重來”。

作爲哪吒 IP 主要版權方的光線影業,在經歷了《哪吒1》時期的多起維權後,本次也是積極應對。據企業預警通,2025年光線影業已緊急起訴了多家涉嫌侵權哪吒IP美術作品的公司。

面臨第二波侵權潮

自2019年《哪吒1》上映並取得巨大成功後,哪吒IP便迅速走紅,隨之也迎來了第一波侵權潮。

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19年後光線影業以“侵害作品複製權”“侵害作品發行權”等爲案由的涉訴案件數量明顯上升,侵權者的侵權形式主要是圍繞着美術作品侵權,如銷售印有“哪吒”圖案的鑰匙扣、在兒童服飾中使用“哪吒”卡通形象等。有服裝公司因擅自使用哪吒動畫形象,已被判令向光線影業賠償50萬元。

如今,《哪吒2》的熱映再次將哪吒IP推向了新的高度,也引來了更多侵權者的覬覦。其中侵權客體範圍廣泛,不僅面臨着美術作品的複製侵權,還存在大量打着 “二創” 旗號的侵權行爲,此外還包括衍生品盜版。

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戈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衍生品經濟的蓬勃發展,IP 被侵權的現象屢見不鮮,像哪吒這樣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熱門電影 IP 更是侵權‘重災區’。” 他進一步解釋,“哪吒” IP 包含豐富的知識產權,除了兩部電影本身的著作權,電影中的角色形象、法寶、武器、裝飾及建築等元素,都有可能構成獨立的作品,受到法律保護。

所謂 “二創”,本是在原作品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創作,它可能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合理使用,也可能構成侵犯著作權人的改編權。如今,在哪吒周邊產品市場和網絡平臺上,大量 “二創” 產品涌現,部分直接使用電影核心片段或角色形象進行商業牟利,那麼這些“二創”行爲是否侵權呢?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金平指出,判斷“二創”行爲是否侵權,主要依據“接觸加實質性相似” 這兩個要件進行判斷。接觸要件主要考慮“二創”內容是否在原作品發表之後完成的,如果是,則代表二創作者有機會接觸原作品,滿足接觸要件;而“實質性相似” 則由原作品目標讀者即普通公衆進行判斷,針對哪吒形象這類美術作品,則其實質性相似判斷主要採用整體觀感法標準,即廣大觀影觀衆從兩部作品的整體觀感上進行對比,是否會得出“二創產品與原作品的形象高度相似,或者認爲二創產品源自於原作品”的想法。

面對來勢洶洶的侵權行爲,光線影業正在積極維權。

2025 年開年後,光線傳媒就已緊急起訴多家涉嫌侵權哪吒 IP 美術作品的公司。其中,北京龍威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尚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指控在其開發運營的《仙俠神域》等遊戲中,使用 “哪吒”“哪吒魔王子” 等美術作品相關元素,涉嫌構成著作權侵權。目前,該案已確定將於 4 月 24 日在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衍生品流量遭截胡

IP爆火背後,是巨大的衍生品市場流量。在這潑天的富貴,正在被侵權分子截胡。

本報記者發現,衆多電商平臺和流媒體端出現大量銷售自行 3D 打印的哪吒角色手辦、冰箱貼等盜版衍生品的現象。這些盜版商品主要集中在熱門人物的周邊,如敖丙、哪吒等主角,以及小石磯、結界獸等熱門配角。

這些盜版衍生品憑藉低價、快速發貨的特點,在市場上銷售火爆。以手辦爲例,授權合作方售賣的價值 69 元的哪吒手辦,在某些平臺上的盜版產品僅售 16 元,而亞克力掛件、冰箱貼、徽章、手機殼等日常物件價格更低。

張戈律師認爲,這一現象與哪吒 IP 選擇的 “後置開發” 模式密切相關。“後置開發” 作爲一種預售模式,能合理安排產量,降低庫存風險,因此被很多出品方採用。

“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沒人能保證某個 IP 一定會火,後置開發可以讓出品方獲得相對穩妥的收益。但該模式也存在明顯弊端,由於開發週期較長,給了盜版可乘之機。” 張戈補充道。

在官方衍生品還處於衆籌或未發貨階段時,盜版衍生品就已憑藉價格和發貨優勢搶佔市場,嚴重影響了正版衍生品的銷售。

張金平副教授建議版權方可以採取一些事前措施。他表示,哪吒 IP 版權方積極維權是值得肯定的,但鑑於哪吒 IP的火熱,近期被侵權呈現規模化、產業化的趨勢,版權方可以通過公告授權合作主體,或向大型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發放告知函等方式主動打假,這既有利於廣大粉絲買到正版衍生品,也有利於平臺採取積極措施打擊盜版或售假。

同時,他還提到,雖然電商平臺享有 “避風港” 規則庇護,但由於此類集中爆發性的侵權事件,大型平臺也應承擔起相應責任,採取主動措施。比如設置 “哪吒”“哪吒周邊”“魔童” 等關鍵詞進行屏蔽。如果哪吒 IP 版權方已經公佈合法授權方名單的,大型電商平臺還有必要審查其平臺上出售相關衍生品的賣家是否持有相關合法授權文件。

值得欣慰的是,消費者的版權意識正在不斷提高,對盜版商品的抵制力度也越來越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不少侵權產品的評論區內,都能看到用戶留言並@官方打假。例如,在某流媒體平臺上,有商家售賣印有餃子導演(本名楊宇)破億海報圖片的撲克牌,就被衆多用戶指認爲盜版並 @官方賬號,目前該賬號中的侵權商品已被下架。

受訪專家指出,哪吒 IP 出現大規模侵權事件不僅關乎光線傳媒的自身利益,也爲整個影視行業敲響了警鐘。在影視 IP 衍生品市場潛力巨大的當下,如何平衡開發模式與市場風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成爲了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提高版權意識,加大維權力度,纔能有效遏制侵權行爲,讓影視 IP 產業在健康的軌道上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