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出“地王”這邊底價成交,成都土拍市場怎麼看?|微觀地方樓市
在經歷了3月27日那場引人關注的拍賣之後,成都隨後幾場土地拍賣則顯得波瀾不驚,大多以起拍價成交,土地市場並沒有因爲本月連出“地王”而出現騷動。
3月31日,成都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拍賣兩宗國有建設用地,位於成華區二仙橋北路約39畝地塊,起拍樓面地價爲12900元/平方米;位於青白江區城廂鎮約71畝地塊,起始樓面地價爲3000元/平方米。兩宗地最終都以起拍價成交。
“地王”之後歸於平淡
今日拍賣的位於成華區二仙橋北路31號宗地,淨用地面積25862.47平方米,合38.7937畝,爲住宅兼容商業用地,由中建西南院競得;位於青白江區城廂鎮宗地,用地面積47550.46平方米,合71.3257畝,爲純住宅用地,由成都青港未來置業競得。
其中,位於成華區宗地屬於成都中心城區熱門的二八板塊,該板塊附近有在售多個熱銷項目。銳理數據顯示,2024年至今宗地周邊兩公里範圍內共成交了4宗地,最高成交樓面地價14000元/平方米,在售樓盤備案均價在19180-28548元/平方米。
不過,3月31日的土拍都以底價成交,表現平淡,這與3月27日的土拍形成了反差。
3月27日,成都拍賣了一宗位於錦江區柳江街道的住宅用地,面積約49畝,起始樓面地價爲20000元/平方米,最終由建發以41200元/平方米競得,溢價率高達106%,一舉把成都土拍紀錄提升至“4萬+”。
這場拍賣經歷了213輪一個半小時驚心動魄的競價,最終由建發競得,最終成交價刷新了3月11日才突破3萬元的紀錄。由於場面競爭激烈,主持人多次提醒理性叫價,而落槌之後主持人擦汗的圖片也廣爲流傳。
事實上,土拍市場的反差在新“地王”誕生第二天就已經顯現。3月28日,成都再拍賣7宗地,卻被業內人士稱爲“波瀾不驚”,並沒有因爲新“地王”誕生而躁動。
當天拍賣7宗地,分別來自市中心、外金沙、華僑城板塊3宗中心城區地塊,以及4宗二三圈層地塊。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市中心臨近天府廣場的地塊,佔比面積約13畝,起拍價19000元/平方米,最終被華添地產以樓面地價24700元/平方米競得,溢價率30%,而位於華僑城和光華新城地塊的溢價率分別是12.8%和3.7%,其他4宗都以起拍價成交。
實際上,從3月24日至31日的一週時間裡,成都共拍賣土地12宗,其中8宗地爲底價成交。從3月11日到3月27日,土拍地價連創新高讓成都土地市場表現火爆,但這背後更多的地塊又以底價成交。
土地市場分化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劉璐向第一財經表示,因爲成都不同區域的建成區開發程度是有差異的,而且差異還比較大,所以導致不同區域土地的稀缺程度不同,土地的稀缺性程度大,熱度就比較高。
劉璐表示,由於錦江區開發程度較高,剩餘可供土地面積已經較少了,建發競得的宗地又正好緊鄰城南的高新區金融城,所以土拍中溢價率很高。不過,稀缺性相對不那麼強的板塊,土拍起價和溢價率都更低。比如三圈層一些區域的土拍成交樓面價,甚至可能不如同期核心區的成交樓面價的十分之一。
實際上,從去年以來,成都土拍市場就出現了分化局面,城市核心區域的優質地塊受熱捧,開發商爭搶激烈,但其他區域土地市場卻在降溫,開發商涉足較少,多以地方平臺企業接手,出現兩極分化。
中指研究院成都分院總經理黃雪向第一表示,2025年以來,成都核心區域土地市場持續保持高熱,優質地塊普遍高溢價成交,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下場爭奪,樓面地價連續大幅刷新,體現了開發企業對成都核心區域市場的高度認可。
她認爲,“5+2”(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成華區、金牛區,以及高新區和天府新區)爲主的核心區域土地更爲稀缺,“土地普遍高溢價成交“的態勢將從錦江、高新等向其他區域進行蔓延。核心區域優質地塊持續吸引企業爭奪,對於外圍區域市場繼續保持克制與冷靜。“5+2拼實力,新六區重研判”的投資邏輯進一步成型。
劉璐還表示,當前樓市的分化進一步地加劇。以成都爲例,當前一些位置的二手房價格還在走低(主要是遠郊區域),但是一些熱點區域的房價還在看漲。因此未來分化加劇,很可能是在同一時間,有些區域的項目價格漲,有些區域的項目價格跌,還有些區域的價格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