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擬赴港上市推進國際化 畜牧業出海瞄準東南亞

本報記者 蔣政 北京報道

4月15日晚間,牧原股份發佈公告稱,爲了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公司擬發行H 股股票並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牧原股份董秘秦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公司本次發行H股股票所得的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包括但不限於):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研發創新及公司運營等用途。

同時,本次募集資金將補充公司運營所需的流動資金,加強研發創新,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提升企業形象及國際知名度,招攬更多國際人才、加速海外團隊建設,爲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牧原股份是全球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在2024年出欄生豬超7100萬頭。不過,其養殖業務均位於中國境內。

記者注意到,牧原股份當下已經在越南試水海外佈局。

在2024年,該公司與越南本土養殖公司 BAF達成合作協議,爲其提供養豬技術服務方案、硬件支持、人員培訓等。

今年3月,牧原股份通過子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投資設立境外全資子公司。與此同時,該公司官方微信公號“牧原招聘”發佈2025年國際管培生招聘計劃(越南籍專項),將招聘一批越南籍畢業生,在中國培養後,定崗至越南區域。

事實上,從全球範圍看,中國是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常年佔據一半的市場份額。

《2024年全球生豬產業發展情況及2025年趨勢》提到,在2024年年末,全球生豬存欄量約爲75 930萬頭,中國、歐盟(27國)和美國分別佔全球總存欄量的57.19%、17.50%和9.94%。同年全球豬肉消費量中,中國爲5795萬噸,佔全球消費總量的50.58%。

不過,近幾年,國內養豬行業“內卷”加劇,行業已經達成共識,生豬養殖進入微利時代。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徐洪志告訴記者,中國生豬市場早已經成爲紅海,豬肉人均消費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而人口規模並無明顯增長,引發豬肉需求總量出現增長停滯,企業進行內卷式的存量競爭。

“相比之下,海外市場在需求方面還大有潛力可挖。因此佈局海外,拓展國際業務,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對衝國內市場風險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徐洪志說。

對於牧原股份來說,出海首站爲何選定越南?

牧原股份方面此前曾表示,越南及周邊東南亞國家的生豬養殖行業從業者對於非瘟防控、豬場改造、硬件升級、生物安全防控體系等需求較爲迫切,這將成爲公司海外業務開展的切入點。

記者注意到,越南當地正在遭遇嚴重的豬瘟疫情,近6萬頭生豬在2024年被撲殺。

同時,越南也是全球主要豬肉生產和消費國。在全球範圍的豬肉生產中,越南排名第五,位於中國、歐盟、美國、巴西之後。

結合牧原股份上述動作,該公司並未直接建廠入局養殖業務。秦軍告訴記者,公司在越南的項目正在推進。牧原主要提供技術服務和智能化裝備。

“當前公司海外業務團隊正在熟悉當地市場及產業發展狀況,公司會根據未來戰略發展需求制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業務發展方式及目標。”牧原股份在迴應投資者提問時曾如此表示。

梳理國內豬企海外佈局動作可知,進軍越南市場,牧原股份並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早在2019年4月,新希望集團與越南多個地區簽署了總投資額爲11.47億元的養豬項目合作協議。項目建成後,將每年最多爲越南提供93萬頭的生豬,而越南也成爲新希望在海外開展生豬養殖業務的首個國家。

而在佈局進程中,新希望最早先將飼料業務引入越南,之後選擇向養豬產業鏈延伸。當下,該公司在越南擁有9家飼料公司、3家養殖公司、1家種禽公司。

這並非孤例。記者注意到,國內畜牧業出海多以飼料企業爲主,且集中在東南亞地區。

除了新希望,國內飼料巨頭海大集團在十餘年前便進入越南市場,並逐漸佈局飼料、水產動保生產線等業務。另外,禾豐牧業的飼料業務已經在尼泊爾、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進行佈局。

需要注意的是,養殖業出海依然面臨着很多現實難題。

豬易網首席分析師靜書撰文稱,豬企需要跨越多種“水土不服”:合規壁壘——各地區的生物安全法規不同,對中國企業提出更高要求,需加強本地化合規團隊建設;文化差異——海外用工管理、社區關係維護需長期磨合,可借鑑中糧集團在阿根廷的“技術培訓+社區共建”模式;完善的供應鏈——全球物流波動頻繁,需要構建穩定的運輸網絡。

徐洪志也提到,在海外進行規模化養殖,面臨着諸多問題,遠比製造業出海要複雜。

“從宏觀角度看,近期貿易戰升級帶來負面影響。針對中國海外企業的各種不利舉措大概率會持續增加,豬企的海外佈局也難以獨善其身。從企業角度看,主要是如何落地和如何管理兩大難題。海外市場與國內的情況存在重大差別,如基礎設施落後、防疫標準差異、文化衝突等,而這些差別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害。”

不過,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支持農業企業深入融入全球產業鏈條中。

今年3月12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農業走出去企業座談會,聽取來自種業、畜牧、漁業、種植業等產業走出去企業的意見建議。

會議提到,要建立重點企業聯繫機制,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鼓勵金融機構量身打造農業走出去個性化融資服務產品。定期編制重點國別投資指南,指導廣大農業走出去企業搶抓發展機遇、有效防範風險。全面拓展支持政策工具箱,分層分類培育跨國農業企業,推動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徐洪志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頭部養豬企業,在成本控制、豬場管理、疫病防控等諸多方面,具備較強的優勢,在與國際巨頭和目標市場的企業競爭時具有足夠的競爭力。

(編輯:於海霞 審覈:孫吉正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