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7月擬推沼氣發電獎勵 助畜牧業轉廢爲能
環境部推動沼氣發電與沼液沼渣施肥,次長葉俊宏(右二)展示相關施肥農作物。 圖/環境部提供
環境部近年積極推動畜牧業綠色轉型,今年底將強制畜牧小廠資源化目標比率達到5%。爲進一步加速畜牧業將廢棄污染轉化爲能源,環境部規劃推出「畜牧糞尿能資源化沼氣發電獎勵計劃」,獎勵畜牧場提升施灌比率及沼氣發電技術。
環境部表示,將規劃推出「畜牧糞尿能資源化沼氣發電獎勵計劃」,獎勵畜牧場提升施灌比率及沼氣發電技術,並需配合示範觀摩與資料揭露,確保推廣處理技術可複製、可追溯、可信賴,創造技術價值鏈。預計今年7月底前公告認證及獎勵方式,邀請現行已有關鍵技術及完工實績的業者加入專業處理的行列。
對於廢水處理鏈,環境部指出,此前爲協助畜牧場克服技術門檻,建立「永續環境治理技術認證」制度,其中針對具效能之能資源化技術進行查證,未來並作爲優先補助與媒合推廣對象。
中南部河川部分嚴重污染測站近9成原因來自畜牧業排放,因此畜牧糞尿資源化的綠色轉型成爲環境部近年目標。環境部表示,已有修訂「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46-1條,明定資源化目標比率,畜牧大場(豬2,000頭、牛500頭以上)應於2022年底及2027年底前分別達成5%與10%;小場則應於2025年底及2029年底前分別達成5%與10%。
環境部表示,有結合農業部與地方政府資源,推動包括大場代小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及施灌試驗等措施,提升廢水處理與去化能力。自2018年至今已補助20案處理場及131輛施灌設備,累計處理畜牧場132場、豬隻16.8萬頭、牛隻1.4萬頭,顯著減緩高污染區域水質壓力。此外,已推動133種作物施灌沼液沼渣,肥分使用管道多元,與臺糖合作於屏東九如平地造林地執行林地施灌實驗,結果顯示,林木無死亡、無肥傷,樹圍持續成長約1至3公分;鄰近農民表示無異味,土壤監測數值皆無異常,開啓沼液沼渣肥分回用於林地新模式。
據環境部統計,至今全國大場已全數達成5%目標,小場亦有約7成達標,仍有近1,400家畜牧小場未完成今年底規定的5%目標,呼籲畜牧場配合完成資源化目標辦理,以免受罰。
對於整個沼氣資源規劃,環境部表示,將以「沼到田、沼到電、沼專業」爲主軸,透過法制引導、財務誘因、技術輔導三位一體策略,協助畜牧場從污染源轉型爲循環經濟參與者。未來將持續與農業部協力推動總量管制、節水畜舍、專業處理聯盟等合作項目,強化環保與畜牧業轉型整合治理,攜手邁向畜牧零排放與淨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