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企地產領導,世界上最難伺候的物種!
凌晨一點,盯着電腦屏幕上的方案第18稿,眼皮打架。手機屏幕突然亮起,領導的消息帶着不容置疑的溫度:“思路不對,重來。
明天早上七點前放我桌上。”你苦笑一聲,這哪是工作,分明是給“靈感腹瀉”的領導當人肉抹布。他上午說要綠色生態,下午強調成本至上,深夜追着你問“創新點在哪”。等你拼死拼活交上去,他眼皮一擡:“效率太差。” 某國企地產的某些角落,這種魔幻劇情天天上演。
伺候這種領導,堪稱職場極限生存挑戰。你不能不幹,幹好了功勞是他的;你更不能出錯,出錯就是靶子。某國企地產青島項目部的老李,就因爲PPT裡“領導指示”只提了三次沒湊夠九次,被當衆批了半小時“不懂規矩”,最後方案直接作廢返工——內容?領導壓根沒細看,他在乎的是你膝蓋夠不夠軟。
數據不會說謊: 中房協2023年報告指出,部分央企地產項目因管理層反覆決策變更,平均延期交付高達4個月,直接損耗近800萬——這錢,夠發多少基層的年終獎?某內部員工社區匿名投票更扎心:超6成員工把“應對領導情緒波動”排在KPI之前,伺候人比蓋房子更費神。
你以爲他們急功近利衝業績?天真。某項目明明定位剛需盤,領導非要塞進“空中四合院”顯示“格調”,結果滯銷成了笑話。你連夜做的市場分析報告,他掃一眼就丟開:“膽子要大一點!”
可你真“膽大”推進了,鍋馬上扣下來:“我讓你這麼幹了嗎?” 他不需要對的結果,只需要絕對的控制。
北京公司的同事,只因在彙報郵件裡把領導名字排第二,第二天就被扣上“缺乏集體榮譽感”的大帽,績效直接打C——順序錯了,天就塌了。
這些領導更愛“養蠱”。某城市公司副總最愛搞“突然襲擊式檢查”,專挑下班後翻你垃圾桶找“泄密證據”。去年他們部門“揪”出三個“態度不端”的員工,全員大會批鬥,PPT上血紅大字寫着“警鐘長鳴”!一位被迫離職的老員工在脈脈上爆料:“他巴不得你出錯,好展示他‘明察秋毫’的‘神威’。”
最絕的是甩鍋神功。某高端盤精裝變驚裝,業主拉橫幅維權鬧上熱搜。你猜怎麼着?領導輕飄飄一句“具體執行部門未充分領會意圖”,責任全推給下面埋頭幹活的弟兄。等你忍無可忍想走?
他馬上變臉:“年輕人一點壓力就退縮,難成大器!” 你真走了,他轉頭就對全部門嘆息:“能力有限,本來也扶不起來。”某國企地產內部統計顯示,三年內該企業中層離職率31%,遠高行業均值,人才流失刺痛誰的心?
央國企的金字招牌本不該淪爲某些人過官癮的戲臺。當工作成了伺候領導的真人秀,當“會來事”比“會做事”更重要,房子能蓋好纔是見了鬼。 多少好項目死在領導反覆無常的“靈感”裡?多少年輕人被折騰得心如死灰?
伺候房子難,伺候某些“神”般的領導?難上加難。 當“讓領導舒服”成了最高KPI,誰還記得我們建的是給人住的房子?點亮贊和在看,願更多真實幹事的夥伴被看見——有些“物種”,早該被職場達爾文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