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cle雜誌憂 國軍人力缺口難補

英國雜誌Monocle報導,在大陸加大對臺威脅之際,臺灣正苦於填補兵源缺口。圖爲國軍演習。(本報資料照片)

英國雜誌Monocle報導,在大陸加大對臺威脅之際,臺灣正苦於填補兵源缺口。雖然國防部祭出精美海報等宣傳方法吸引年輕人入伍,然而真正的嚇阻力不能僅依賴口號,而需更具競爭力的薪資、能培養精銳部隊的訓練,以及涵蓋女性與專業人才的更廣泛招募基礎。面對強大的大陸,不再能完全依賴長期盟友美國,臺灣須克服自身一味只想「以和爲貴」的本能反應。

隸屬於Winkreative集團的Monocle,是2007年由媒體人布魯爾(Tyler Brule)所創辦的全球性議題雜誌。報導指出,爲彌補兵源缺口,臺灣恢復1年制義務役,除提高志願役每月津貼,也大舉投放仿效電玩遊戲、動作電影風格海報,來吸引持懷疑態度的年輕世代。國防部試圖讓服役看起來不只是義務,而是更具抱負的做法。

負責國防部徵兵的傅政榮少將說,「若想吸引年輕人,海報就需與他們的世界產生共鳴。」除視覺效果外,他強調,服役還能提供訓練、尊嚴和退休後轉業,「士兵們能獲得技能、接受教育,退役後還能幫助他們就業和轉型。」傅政榮指出,今年國軍招募數量比去年增加數百人,重新入伍人數也上升2.8%。但更大障礙仍存在:出生率下降、士氣低落和訓練瓶頸。

但專家認爲,國防部的措施幾乎治標不治本。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資深分析師楊晧𬀩說,許多臺灣人把軍隊和陳舊僵化的官僚體系掛鉤,人才短缺與其說是行銷問題,倒不如說是心態問題。他引用臺灣俗話稱「好男不當兵」,即使軍方放寬身高或刺青限制,這種刻板看法仍揮之不去。

低薪也是重中之重的問題。報導指出,即便立法院6月才三讀志願役加給增至3萬,但這樣的數字仍難徵到技術型新兵。

更大挑戰在於文化。楊晧𬀩認爲,這與臺灣人普遍的風險趨避個性有關,這種心態不僅限於徵兵,也反映出臺灣的兩岸策略傾向「以和爲貴」而非對抗。換句話說,臺灣外交上謹慎行事本能,也同樣讓年輕人不願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