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力不討好 少輔員易缺難補

少輔員人力與工作量嚴重失衡,專家建議,應明確少輔會定位與功能,使其成爲真能整合各系統與資源的平臺。(新北市少輔會提供/高鈞麟新北傳真)

六都少輔會現況表

司法院自2023年7月施行曝險少年行政輔導先行機制,由各縣市少年輔導委員會配置「少年輔導員」負責,但警政署統計,2024年全國979位曝險少年,輔導人力卻僅277人,其中新北、臺南每名少輔員最多須輔導25至30名少年,人力與工作量嚴重失衡。專家建議,應明確少輔會定位與功能,使其成爲真能整合各系統與資源的平臺。

依《少年事件處理法》及《少年輔導委員會設置及輔導實施辦法》,2023年7月1日起,各縣市少輔會應配置少輔員以「行政輔導先行,司法爲後盾」原則,辦理少年偏差行爲輔導。警方建議,每位少輔員輔導10到13位少年;近3年全國少輔員從243人、267人,增至277人,少年觸法案件則從9554件、1萬770件,增至1萬1785件。

分析六都現況可看出少輔員人力與工作量明顯失衡,北市、高雄雖滿編,1位少輔員最高須輔導15人;新北市編制53名少輔員、實際38人,單人輔導數最高達25人,臺南市甚至有少輔員須輔導30名少年。

少輔員流動性高、徵人不易,原因包括工作含家訪、個案會議、收容矯正機構探視、陪同偵訊等,且常須與個案少年「你跑我追」,工作量嚴重超標;少輔會像警察機關又像一般公部門,定位不明;工作採1年1聘,除社工可累計工作資歷,其他如心理諮商、教育輔導等無法累計年資,不穩定感令在職者待不下去、求職者望而卻步。

臺南市少年警察隊指出,少輔員多具社工背景,相對易找工作,增加少輔員流動率,且輔導少年壓力大又沒成就感,新人流動率高,往往待不到半年就閃人。

臺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指出,少輔員人力吃緊是全國性問題,全國曝險少年人數減少,青少年犯罪行爲反大幅增加,且多集中金融詐欺、毒品運輸及兒少性剝削,建議政府考量少年犯罪趨勢,如詐團車手、運毒小蜜蜂等,適度擴大曝險行爲認定範圍,納入少輔會輔導。

她也建議各縣市少輔會融入社區,主動接觸在社區邊緣徘徊的少年,及早介入輔導,避免因不同系統切割而錯失救援機會。目前1年1聘並非少輔會特有,重點應是明確少輔會定位與功能,使其成爲真正能整合各系統與資源的平臺,及早阻斷少年偏差行爲,避免過早捲入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