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餐館摘「米其林綠星」 善用先人智慧不用廚餘桶
墨西哥餐廳「荒地」(Baldio)以附近傳統古法農地種植的時令蔬菜製作的前菜,加了辣椒與黑蒜。(路透)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一家以「零浪費」著稱的餐館,今年入選獲得餐飲界最高榮譽米其林「綠星」(Michelin Green Star)肯定。這家餐廳菜色令人垂涎三尺,而且廚房不需要垃圾桶,食物殘料廚餘「零浪費」,先人古老智慧功不可沒。
綜合路透社、《衛報》報導,墨西哥城時髦的康德薩區(Condesa)一處安靜的街角,有一幢爬滿藤蔓的建物,號稱「零浪費」(zero-waste)的餐廳「荒地」(Baldio)就藏身於此。2024年開業,座位52席,今年6月以創新的永續發展模式獲米其林綠星殊榮以來,經常一位難求。店主表示,這是墨西哥全國第一家零浪費餐廳。
「荒地」餐廳標榜食材物盡其用,零浪費無廚餘。圖爲店內酸辣生魚片(sashimi de aguachile)。(路透)
「荒地」供應融入精緻風味的道地墨西哥美食,例如黃玉米焗飯佐發酵的莎莎醬與酸黃瓜,拌入煙燻奶油醬與醃漬牛肉的墨西哥玉米沙拉,烤洋蔥淋上木槿花醬甚至摻入拌炒過的蚱蜢,食材物盡其用。《衛報》記者品嚐的感想是「非常美味」且極具特色。餐廳3名創始人之一帕布羅烏索比亞佳(Pablo Usobiaga)表示,餐廳命名錶達完全揚棄世俗重視的「控制、效能、營利」經營理念。
廚師們在開放式廚房工作,檸檬汁醃魚撒上綠檸檬果皮粉末。在多數餐廳,檸檬皮下場是扔進廚餘桶。這家餐廳的廚房沒有廚餘桶。團隊在附設工作坊發酵食材以保存,魚身殘骸發酵製成魚露,果皮發酵製成墨西哥傳統飲品,洋蔥碎屑發酵乾燥磨成粉化身調味料,花卉用於製作雞尾酒、花茶、蜂蜜發酵飲品。
餐廳工作坊的發酵箱裝滿魚蝦蟹殘屑,用於製作魚露。(路透)
餐廳工作坊裡存放草莓、百香果等食材剩料發酵罐。(路透)
爲降低碳足跡,所有食材來自方圓200公里以內,農作物購自城南運河網路之間的墨式「人工浮田農地」(chinampa),這是當地逾1000年曆史的農作方式。墨西哥谷地很多湖泊,古代阿茲特克人在淺灘湖牀以水草湖泥填地農耕,以便全年生產糧食,不耗盡土壤養分,不浪費水資源。帕布羅的哥哥魯希歐(Lucio)15年前開始與在地農民合作傳承古老農法,例如使用特殊發酵技術與有機肥料。
廚師們固定每星期走一趟列入世界遺產的霍奇米爾科湖區(Xochimilco)與農民開會,瞭解近期收成並據此調整當週菜單,這需要周詳的規劃功力。
墨西哥餐廳「荒地」創辦人之一帕布羅烏索比亞佳。(路透)
聯合國統計,全球食物耗損廢棄比例20%,相當於每天扔掉10億份正餐。食材在掩埋場會釋放甲烷,暖化趨勢值是二氧化碳的25倍。全球第一家不設垃圾桶、不用拋棄式餐具的餐廳Silo,2014年於葡萄牙里斯本開張,食物不到1%變成堆肥。「荒地」是最新生力軍之一,更進一步結合在地農民、古老農法。
魯希歐說,餐廳對於環境影響很大,同時也能發揮很大的影響力,「我們希望『荒地』成爲同時實現零浪費、依靠農民而非超市的範例」。主廚麥瑪斯特(Doug McMaster)說:「垃圾桶在我眼裡就像棺材,裝滿設計不良的東西。若要給粗心大意頒獎,獎盃必定是垃圾桶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