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會客室 潘映竹起家厝 三機關超實用
(好房網雜誌提供)
好房網雜誌 2025 MAY.No.133
個人小檔案、住家小檔案
從二十歲就從南部到臺北闖蕩演藝圈的潘映竹,打拚十二年後終於買下人生的第一間房。她說,對於一名北漂人來說,心中總會幻想自己可以在臺北擁有自己的家,沒想到真的實現了!她說,買中古屋就是要完全忘掉你眼前房子的樣子,一定要發揮想像力,纔看得見它的「潛力」,而她在新家也依照自己的需求,量身打造三處機關,非常實用!
潘映竹十八歲因爲在韓系品牌的展場中發傳單,在PTT鄉民界聲名大噪。後來加入了臺灣首個女子跨界國樂團「無雙樂團」,也發行個人專輯、寫真集,並主持節目,演出《實習醫師鬥格》、《機智校園生活》、《完全省錢戀愛手冊》等戲劇。
隨着工作穩定,慢慢想要脫離租屋人生,擁有一個自己的家,但是一直覺得這只是個遙不可及的想望,直到住在南部的媽媽離退休的腳步越來越近,讓她有了動力,朝買房的夢想邁進。
花兩年看房 老屋屋況慘不忍睹
潘映竹說,這間房並不是第一眼就被她選中,「我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看房子,因爲我不是衝動型購屋,這間房第一次看完,只放在我的考慮名單中,第一眼只覺得是很傳統的老舊房子,還是用很早期帶花的小方磚,但是房子格局還算方正。」
考量到自己的生活圈和工作圈,潘映竹只找臺北市信義區和松山區的房子,「這樣我去內湖上班也近,而我和朋友聚會的地點都集中在信義區或大安區,其他地區因爲自己沒住過,也不太熟悉生活圈,所以我比較不考慮。」剛開始看房時,無論預售、新成屋、中古屋都看,「房仲給我什麼物件,我就看什麼。」
評估自己的購屋預算約二千萬元左右,潘映竹形容自己也看了不少「鬼屋」,「這預算看信義區的預售或新成屋,坪數都很小,我希望能夠買到實際使用坪數大一點的房子,不要花錢買到太多公設,所以就往中古屋的方向看房。」然而在信義區裡的中古屋,她收到的物件,屋齡超過四十年居多,「有些看起來就破破爛爛的,有些連房子的水平線都是歪的,一進屋裡就覺得暈;有的窗戶就像氣窗一樣大小,根本不能算是一扇窗;有的屋內還擺了一堆神像、佛像,感覺家裡拜很多神佛。」
頂加缺點多 從居住經驗選屋
從二十歲開始上臺北打拚的潘映竹,第一間租屋就住在公寓六樓頂樓加蓋的五坪小套房,那次的經驗告訴自己往後找無電梯公寓最高只看到三樓的房子;由於頂樓是鐵皮屋搭建而成,下雨天的雨聲非常吵;後來她搬到鄰近林森北路一帶租屋,一層樓有二十幾戶,出入人口複雜許多;還有一次租屋經驗是在市民大道附近,「不知道是不是風水不好,住在那裡的期間健康和工作運勢都不好。」
直到上一次的租屋處,第一次租了整個樓層,她才覺得這是她需要的生活空間,「住在小套房裡,休假根本就不想待在家。」只不過,那時候租屋處的棟距不大,打開窗戶幾乎可以和對面的鄰居對話,而且又臨馬路邊,車水馬龍的噪音不小,這些居住經驗都成爲她後來看房的重點。
對於看中古屋,大家最擔心房屋結構與漏水問題,潘映竹自己也有一套選屋法則,「不管我看的是哪一個樓層,我一定會去頂樓看一下週邊環境,查看水塔,也一定會走一遍樓梯間,查看有沒有裂縫,或是壁癌,這些都是結構指標,以及環境是否潮溼、屋況是否漏水的重要依據。」她提到,還住在中古屋的鄰居,多半都是原住戶,應該都住很久了,可以多和鄰居聊天瞭解屋況。
靠想像力看房 二見鍾情起家厝
潘映竹看房看完一輪之後,還是沒有看到心目中最理想的物件,後來我就帶了一點想像力再去看房,果然要有一點想像力才能看出這房子的潛力!」(全文請見2025年5月號第133期《好房網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