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憂健保會弱化 成長率傾向醫界
醫改會呼籲健保總額協商過程公開化,才能讓全民理解並監督,確保資源花在刀口上。(本報資料照片)
健保總額協商罕見取得付費者、醫界完全共識,督保盟分析,今年健保署主導性增強,可預見未來健保會功能將式微,戰場將轉移至國發會,成長率更向公權力、醫療體系傾斜,既然成長率給到上限,衛福部有責任向社會報告施政效益;醫改會則呼籲協商過程公開化,才能讓全民理解並監督,確保資源花在刀口上。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本屆健保會委員有一半是新人,對總額制度瞭解沒那麼深,今年健保署主導性變強,建議金額大多達到上限或接近上限,付費者多信賴健保署,要煩惱的事也變少。
滕西華指出,未來國發會的成長範圍將是新戰場;拿到上限成長率是可能,且是必然的前提下,就沒有費用風險管理問題,只剩項目分配。未來健保會的功能會減半,而付費者功能則只剩下四分之一,在上限金額中和醫療體系談判、分配,總額的成長率將更向公權力、醫療體系傾斜。
滕西華說,衛福部長石崇良、健保署長陳亮妤上任之初,健保會就達成協商共識,表現亮眼,但不能只是高興,重點在錢投下去後產生的效益。既然健保會已給到上限,衛福部有責任向社會報告護理人力留住了多少、病人需求被滿足的情況有沒有增加等。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健保財務早已吃緊,更需讓社會大衆知道,爲什麼需要這麼高的成長率、承諾哪些醫療方案的改善等,而非僅僅淪爲各方利益的拉鋸。政府有責任將協商過程公開化,確保健保資源花在刀口上。
罕病基金會則依涵表示,明年罕藥及血友病藥品專款實際需求爲216.2億元,其中罕藥153.97億元,但最終總額協商結果仍大幅縮減,僅列191.91億,既有用藥的自然成長尚且不足,要增加新藥給付更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