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批臺電隱匿土污超標 要求停開四接環評大會

基隆協和電廠四接環評大會將於26日召開,卻被民團發現評估書電子檔「第6章消失」,雖然環境部已補上傳,並且臺電表示「民團所稱土污超標問題,依法查詢非屬土污場」,讓民團不滿迴應,評估書第6章公佈不到7日,不應違法開會,切臺電確有隱匿土壤污染事實,污染釐清前,應停止環評大會審查。(賀培晏攝)

基隆協和電廠四接環評大會將於26日召開,卻被民團發現評估書電子檔「第6章消失」,雖然環境部已補上傳,並且臺電表示「民團所稱土污超標問題,依法查詢非屬土污場」,讓民團不滿迴應,評估書第6章公佈不到7日,不應違法開會,臺電確有隱匿土壤污染事實,污染釐清前,應停止環評大會審查。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環評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2項明定:「評估書初稿內容及開會資訊,應於會議舉行七日前公佈」。環境部繫於25日環團記者會揭露評估書資料不全後,才補上傳第6章電子檔,該版評估書初稿公佈不到7日,不應違法開會。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正提到,有關民衆提供的土壤檢測報告,其採樣時間是2019年9月23日到27日,有59個點位,當時即發現協和廠區有土壤被污染超標的情況,而臺電公司的環評書則自稱是2019年12月6日採樣,檢測結論居然是低於檢測標準值。

陳憲正質疑,協和電廠是如何在短短3個月內,用超英趕美的世界先進技術來排除污染?臺電公司應該說明清楚。否則可以懷疑,2019年12月6日的採樣,是不是刻意避開已經遭污染的點位來採樣。尤其範疇界定會議要求就土壤及土壤污染調查「1次」,1次本可調查多點,臺電公司於環評時卻刻意僅調查「1點」,更啓人疑竇。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2年前臺電委託海大做的操船模擬試驗結果,不僅「高風險航次比例過高」,甚至還發生LNG船碰撞的結果。最後靠將風速由每秒12米調降爲10米,同時也調降了相應的流速、波高,纔得到所謂「安全」結果。臺電爲騙過環評而調降風速,未來實際運作仍須面對真實風速考驗,基隆港也將因此承擔事故風險。

王醒之補充,前述航安不利之試驗結果於2023年2月3日進行第三方驗證會議,會中出列席單位包括基隆港務公司、航港界專業人士提出諸多疑慮與問題;然2023年5月25日的環評專五審會議資料中,不但沒有這份會議紀錄,臺電還移花接木刻意誤用了2019年7月18日的「舊」第三方驗證會議資料,顯見臺電隱瞞不利資訊、誤導環評委員之犯意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