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發展正當時·訪談 提振發展信心 抓實“四個着力” 訪黑河市市長秦波
□本報記者 趙吉會
2024年,黑河市民營企業發展到22305戶,同比增長5%,貢獻了全市68%以上的規上工業營收、25%以上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在穩增長、優結構、增動能等方面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黑河市委副書記、市長秦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黑河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兩個健康”等方針政策,以推進“三個突破年”行動爲抓手,創新思路、完善機制、抓實舉措,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呈現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可喜局面。
着力加大政策扶持,持續釋放民營經濟活力。近年來,黑河市全面落實國家、省支持政策,建立惠企政策及事項發佈、解讀、宣傳三同步機制,出臺市級《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支持政策,面向企業推出“政商直通車一冊一卡一清單”,支持民營企業在“減、免、返、獎、補”等政策落實上實現“應享盡享”,累計兌現惠企資金12.1億元,惠及企業2500餘戶。黑河市將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務院民營經濟發展壯大31條、省委振興發展民營經濟45條等政策,研究出臺更多具有比較優勢的優惠政策,推出更多“能感知、有溫度、見效果”的政策舉措,推動民營經濟深度融入黑河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行政策資金精準直達、免申即享,把富有含金量的“好政策”轉化爲民企的“好未來”,讓民營企業成爲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着力強化服務保障,破解民營企業發展難題。黑河市聚焦民營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建立完善由市級領導牽頭負責的“一名包聯領導+一個工作組+若干承辦問題單位+一個推進專班”的包聯工作模式,建立企業問題訴求辦理閉環工作機制,着力暢通服務企業“快速通道”、解決問題“綠色通道”,累計服務企業11085家,爲企業解決困難問題1044件,組織金融機構和企業開展信貸簽約2.25億元。黑河市將在服務企業效能提升上持續發力,制定出臺市政府領導服務企業工作機制,特別是對民營企業憂心的融資難問題,持續深化政銀企合作,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產品,降低貸款門檻,加大對企業上市直接融資扶持力度,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民營企業;對民營企業操心的用工難問題,積極開展民企招聘、校企對接等活動,探索建立符合邊境人才管理的制度機制,在企業引進人才、解決企業職工後顧之憂等方面給予傾斜,讓企業有人可招、有才可用。
着力實施創新驅動,推動民營經濟提質增效。創新是引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黑河作爲全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華麗轉變,靠的正是敢於創新、善於創新。黑河市堅持以創新驅動增添動能,着眼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出臺推動科技振興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設立科技創新專項扶持資金,落實高企培育、研發投入後補助等創新獎補資金380.6萬元,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7家,新建省市級科技創新平臺3家,26家規上民營企業投入研發經費1.45億元,同比增長13%。截至目前,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達3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20家,涌現出一批行業內具有領先實力的民營企業代表。黑河市將搶抓多重戰略疊加機遇,持續抓好科技成果產業化突破年行動,推動民營企業多維度嵌入“335”重點產業集羣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完善以企業爲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支持企業推進重點產業領域技術研發、成果生成和落地轉化,助力企業當好對俄全方位合作主力軍。
着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厚植企業發展沃土。好環境成就好企業,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在優化環境。近年來,黑河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抓手,創新“營商環境體驗員”工作機制,在全省首創項目審批“六證齊發”等優化營商環境舉措,25件“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見效,“最多跑一次”事項覆蓋率達99.4%,3個國家級營商環境監測點獲批,黑河城市平均綜合信用指數居全省地級市首位,營商環境實現大幅優化。黑河市將聚焦民營企業關切,統籌推進“服務企業效能提升突破年”和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以全省“六最”營商環境目標爲牽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全力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努力讓民營企業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