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追加預算的政治算計

(圖/本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會14日通過878.4億元的「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卓內閣選在這個時間點才提出「追加預算」不僅是要爲726大罷免大失敗補血,更是爲2026九合一選舉提前準備,民進黨追加的,不僅是預算,更是政治盤算。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從去年底就成爲朝野攻防的焦點,甚至刪減預算也被批爲「弱化中央」,成爲「大罷免」的重要理由之一,中間更經過總預算覆議及刪減對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的政治角力。

其實早在今年2月,立法院長韓國瑜與行政院長卓榮泰會面時,國民黨就提出「請政院儘速提出解凍報告與追加預算」,結果到了4月底,行政院纔在191分鐘內送出75件解凍報告,更在「年度」已經過了2/3的8月,行政院才提出追加預算,何時能三讀通過更是變數;要在所剩不多的時間內「消化」如此龐大的追加預算,實在讓人對後續預算執行的品質打上大問號。如果不是政治考量與算計,很難相信這是「行動內閣」應有的效率,更難從行政院的消極態度看出「真的很在乎預算」。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審議結果歲出爲2兆9248億元,仍是「史上最高」。減列數中的636億元要求行政院「自行調整刪減」,也是希望行政院思考撙節開支,不料行政院卻將腦筋動到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罔顧法律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636億元。

結果,這次追加的預算「包山包海」,不僅將原本應該由第二預備金支應的「罷免公投」11.4億元納入,更將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當成「肉票」夾帶其他項目,就是要逼迫在野黨吞下去。今年度預算刪減金額1075億餘元(扣除臺電撥補),追加預算「補回」878億元,此例一開,未來行政與立法的預算大戰恐怕沒完沒了。

更離譜的是,追加預算內還編列了「大內宣」的「媒體政策與業務宣導費」4.29億元。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3.13兆中,編列14.9億媒體宣傳費,增幅高達65.4%,經刪減後仍有7億多元;結果追加預算878.4億就有高達4.29億元大內宣經費,比例高得令人咋舌。立院完成審查最快也要9月底,今年剩下短短數個月,後續如何發包?是不是又是特定媒體得標?令人質疑。

第二波823罷免案,民進黨的戰情也不甚樂觀,賴清德、卓榮泰的滿意度更已跌至不到3成,「清理戰場,拉擡聲望,拚戰2026」,恐怕是「賴卓體制」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卓內閣這次的追加預算其實更多的是政治考量,藍白鬚認真審查監督。(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